<em id='TBLNXVZ'><legend id='TBLNXVZ'></legend></em><th id='TBLNXVZ'></th><font id='TBLNXVZ'></font>

          <optgroup id='TBLNXVZ'><blockquote id='TBLNXVZ'><code id='TBLNXVZ'></code></blockquote></optgroup>

          <span id='TBLNXVZ'></span><span id='TBLNXVZ'></span><code id='TBLNXVZ'></code>
                    • <kbd id='TBLNXVZ'><ol id='TBLNXVZ'></ol><button id='TBLNXVZ'></button><legend id='TBLNXVZ'></legend></kbd>
                    • <sub id='TBLNXVZ'><dl id='TBLNXVZ'><u id='TBLNXVZ'></u></dl><strong id='TBLNXVZ'></strong></sub>

                      阀门的种类及阀门分类

                        紧固件、C类零部件及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安普达(Optimas)日前宣布,该公司将在日本新建一处仓库设施,进一步深耕日本市场。这一新仓库旨在为日本的客户提供更多本地支持,作为单一供应源头更加便捷地满足任何零部件及供应需要。  新仓库将于十一月下旬开始运营,旋即可为当前该地区安普达供应体系下的OEM客户提供支持。位于上尾市的这座新仓库将成为当地的存货仓库,并在安普达全球物流系统的支持下为客户提供中心化供应,增强当地的供应能力。  供应本地化是制造商们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因为实现供应本地化既可以提高响应速度,更能缓解供应链压力。安普达在物流体系运作上贴近客户,这样即可确保紧固件供应系统能够对大批量生产所必须的需求实时做出迅速反应。  为加快本地响应速度,更好地服务于客户需要,安普达将派遣专业团队到合作企业的生产厂区驻场提供服务。这其中包括负责加强客户关系建设的管理团队、负责交付管理的客户服务团队,以及负责解决客户咨询及对收到的零部件进行检验评估的质控团队。由此一来,日本的OEM制造商即可享受到持续一致和快速的本地化供应支持和服务响应。  安普达欧洲、中东与非洲及亚太地区总裁Dan Jack对此新举措评价说,“我们的运营将全球供应体系与本土化支持相结合,对日本市场的这一轮拓展对我们及我们的客户群同样有利。依靠当地的专职专业人员及本土化供应,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服务,继续为客户提供他们所期望的效率、服务及成本优势。”  关于Optimas Solutions  Optimas Solutions其在华全资子公司安普达苏州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提供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和工程技术支持OEM原始设备制造商解决方案专家。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知名OEM客户、大型工业客户提供高度定制设计的紧固件和其他”C”类零部件。安普达是从事全球采购、库存管理、工程设计、产品验证测试集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实现交付高度定制的工程紧固件五金器具和零部件,通过全面整合资源改进供应链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帮助其实现特殊的准时交付和最小PPM。Optimas为全球2,200多客户提供服务,拥有一支近2,000人组成的经验丰富的团队,遍布全球70个网点,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总经营成本受控的情况下走向成功。自杭州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浙江进出口、进口、出口增速均领先全国。受此带动,今年前10月,浙江省进出口总值突破2万亿大关,全省外贸呈现回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在众多“浙江制造”的带动下,今年以来,浙江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领先,对全省进出口带动作用明显。出口方面,仅10月全省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670亿元、107.1亿元,同比增长10.3%、21.2%。进口方面,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也分别增长18.4%和25.7%。我省外贸呈现出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攀升的态势。受此带动,今年前10月,全省进出口总值突破2万亿大关,达到20792.4亿元,同比增长15.7%。有了“浙江制造”的高标准,更多高品质的浙货打开了全新市场。据海关统计显示,伴随国际市场回暖,今年前十月,我省外贸传统目的地欧美市场稳步增长,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金砖国家的出口增速表现优异。其中,俄罗斯、土耳其、波兰等国家的出口增速都超过20%。2016年12月28日-12月31日,迪元仪表聘请了方圆认证中心的资深讲师给各部门管理者及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为期四天全脱产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学习,同时也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合一内审员资格培训。 本次管理体系培训围绕三个体系的新标准展开,老师详尽讲解了质量、环境、安全三种管理体系新旧标准中考核条款的差异,采用因果逻辑关系,根据P-D-C-A环节从设计、生产、采购、品控等企业经营全过程解读新版标准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以及如何针对部门的工作特性明确定量考核指标和定性考核指标,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如何围绕人、机、物、料、法、监测,沟通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及环境污染,如关注、落实员工职业健康等等。 本次培训更加明确了三种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虽然考核内容不一样,但管理目标一致,均作用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通过PDCA循环模式来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通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避免工作重复和效率低下,建立健全各项相应工作流程,使管理更加规范,改变过去职责不明、接口不清等管理弊端,从而达到节约管理资源,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目的,达到组织的管理效果最佳,三个管理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据迪元仪表)2017年11月6~10日,IEC/SC65E/WG10(智能设备管理)工作组会议在美国休斯顿召开,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荷兰、英国、日本等国的17名专家出席会议,仪综所标准与检测中心王成城工程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图片来源仪综所  WG10工作组主要开展智能设备管理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该系列标准旨在基于风险、成本、生产性能等KPI(关键性能指标)的共同概念和术语,通过对设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来更有效的使用智能设备。智能设备管理(Intelligent Device Management,IDM)代表智能设备生命周期中设备管理方面的活动,智能设备管理活动能够优化智能设备的运行,提升智能设备的价值。该系列标准包括:第1部分:概念和术语(资料性);第2部分:工作过程要求(规范性);第3部分:实施指南(资料性)。该标准第1部分已于2017年8月~10月完成了CD投票,本次会议作为工作组第一次面对面会议,主要针对CD投票的反馈意见进行讨论和处理。  本次会议上,仪综所王成城工程师代表中国向该标准提出11条修改意见,并表达了中方专家对于该标准的修改建议,经过讨论,工作组认为来自中国的意见能够帮助工作组更好的区别设备管理任务、设备管理流程与设备管理项目,因此,决定接受中国提出的所有技术性意见与编辑性意见。  仪综所近年来围绕智能制造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多项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课题,如“智能化产品通用技术条件”、“智能装备预测性维护”等。针对智能装备开展状态监测、异常诊断、质量管理、设备运维等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是支撑上述智能制造课题顺利发展的关键内容,参加WG10工作组会议,可以推进将课题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中,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与国际接轨。

                        8月12日上午,由大溪代表小组组成的第五组人大代表分组审议了“不断深化工业强市建设”等重点工作。  在抓科技创新驱动方面,从事泵业制造的林发明代表希望政府出面邀请水泵流体专家,定期给温岭泵业企业的技术人员设置课程、作技术培训,提升温岭泵业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他建议政府在大溪等地建设人才公寓,为当地企业留住外来制造业人才,并配套解决员工子女的教育等问题。  赵守德代表指出,在“三改一拆”行动中,大量翻砂企业因无厂房用地而选择外迁。“翻砂行业是泵与电机等产业的重要配套。”他建议政府可利用民资建设翻砂园区,避免翻砂企业外迁。  此外,与会代表还建议增加小微园区数量,解决众多小微企业的用地问题,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希望政府关注青年创业工作,重视温岭民企二代接班人的培养问题。8月1日,我县举行“浙江制造”品牌、卓越绩效模式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换版培训会暨县泵阀行业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活动,宣布成立21家企业质量研究基地和温州泵阀质量技术学院,并现场颁发牌匾。  长期以来,我县泵阀工业行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是分散在许多企业中,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制造业增加值与发达地区相比落差大,总体上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质量人才普遍缺乏。此次为期三天的“浙江制造”品牌、卓越绩效模式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换版培训会,将进行《“浙江制造”品牌》、《卓越绩效模式》《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换版》、《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活动》等专题培训学习,有利于加强质量人才的工作水平,弥补我县质量事业发展短板。  据了解,此次21家企业质量研究基地和温州泵阀质量技术学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泵阀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加强高校与行业企业等丰富质量共治模式,弥补质量发展短板,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也将有利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产业链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记者 范海国针型阀比其他类型的阀门能够耐受更大的压力,密封性能好,所以一般用于较小流量、较高压力的气体或者液体介质的密封,而且针型阀形与压力表配合使用是最合适的了。针型阀的名称由来并不神秘,就是由于针型阀的阀芯做起来是一个很尖的圆锥体,好象针一样插入阀座,因而由此得名。那么说起仪表阀的类型,其类型繁多到有上百种。一般常见的有焊接针型阀、螺纹针型阀、卡套针型阀、法兰针型阀、气源球阀、阀组、管路球阀、气源分配气等,规格从5-25mm不等,压力有1.6MPa-32MPa。具体信息咨询我们的客服人员。厦门双特阀门厂。8月9日上午,国家大院名校科技成果推介会在温州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顺利举办,来自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及泵阀研究院等11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教授参加会议,不仅为赴会温州民企详解智能制造领域的60多项优秀科技成果,而且还分享了他们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的经验,指点温州制造走向智能制造。推介会上,13位专家教授和企业代表上台推介展示各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智能制造领域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泵阀、电器设备、专用设备、皮革制品等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泵阀研究院扎根温州服务近10年,熟悉温州产业和企业特点,安宗文院长就摩擦焊设备及技术、高强钢三明治板激光焊接制造技术、一体化电动液压动力单元、工业物联网研究与开发、风电叶片全尺寸结构疲劳试验技术与装备5项科技成果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推介,对接温州企业需求。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卢智远表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是推进我市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市实施《温州市智能制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此次推介会为我市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领域供需双方搭建了一个经验交流、技术合作和洽谈对接的平台,推进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智能制造应用企业的科技合作交流,从而扩大智能制造技术应用面,推动我市智能制造产业技术进步。通过此次活动的成果推介和宣传,当天下午就有相关企业人员专门就材料表面处理技术赴泵阀研究院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成果情况,寻求技术支撑,并与研究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近日,西北油田采油三厂一批高能耗的螺杆泵相继“下课”,为节能型的离心泵留出舞台。按照能耗参数对比,改造后每年节约电费成本约55万元。“看来前两年我们舍不得换那些螺杆泵,总是修复利用是有点得不偿失。”在了解到泵改造升级换来的效益时,该厂设备物资科科长周峰感慨道。该厂8-1、11-1等计转站共有8台螺杆泵。使用年限较长长,片区油井含水上升,原油物性发生较大改变,系统能耗大,螺杆泵适应性降低,故障率上升,维修费用高。2015年4个站库的维修费总计达到107万元。为了降低站场运行电能消耗,保障设备高效运行,该厂积极拓宽设备更新改造渠道,开展塔河八区、十一区站场节能降耗工程,改造站场原有螺杆泵为离心泵,以适应目前油井含水升高的生产特点,解决了泵效低、能耗高的问题。

                        近日,GB/T 17215.211《电测量设备(交流)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国家标准修订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会议由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来自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各地市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及电能表生产企业等2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据了解,该标准于2006年3月14日发布,并于2006年10月1日实施。该标准涉及在户内用和户外用的电能计量设备的型式试验,并适用于最新制作的、用来测量50hz或60hz且电压不超过600V电网中的电能设备。  会上,专家们就电能表在用电现场运行及实际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标准中涉及的试验项目、技术要求的典型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充分讨论。  本次GB/T 17215.211国家标准的修订将参照国际建议、IEC标准以及国网电能表标准进行,实现与国际接轨,推动电能表产业发展。5月19日上午,常州高新区液压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奔牛液压行业成立商会。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春福出席活动。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付永领教授作主题报告。  液压机械是奔牛镇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年产值超过20亿元。此次成立的奔牛液压行业商会首批加入单位会员30家,将组织技术咨询、市场调研、信息交流、标准修订、举办展览、产品推介国际商务联络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业联合,提升整体素质,促进行业自律,确保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资料显示,中国家电在海外市场行情向好,而电机作为家电的动力来源,随着家电的海外扩张,又该做出哪些变化,以应对市场需求?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17年1-2月,家电出口91.97亿美元,同比增长0.3%。其中,空调及压缩机出口1536万台,同比增长12.6%,出口额19.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冰箱及压缩机出口1369万台,同比增长12.3%,出口额9.9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不仅是出口回暖,且中国家电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彩电品牌在全球的份额达到了30%,较2015年增长15%,规模增长1000万台,超过韩国首次跃居第一位。  家电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因为海外有着更广阔的市场与机遇,很可能为家电企业带来丰厚的盈利。事实上,国内市场增幅放缓,也促使企业将更多精力瞄准海外市场。  据产业在线等机构发布的《2016年中国制冷空调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国2016年家用空调产量1.1亿台,占全球总产量75%;去年国内家用空调销量6048万台,同比下降3.5%;但去年家用空调出口量却同比增长9.7%,达到4793万台。冰箱出口占比近三年也不断增加,2016年家用电冰箱出口比重为36.2%,达到2687万台,与2015年同比增长12%。  不过企业做海外品牌,需要全球供应链的支撑。因此,家电企业近年频频进行跨境收购、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或合资公司,完善全球的网络布局。  想抓住这块市场的电机企业应及时提高海外供货能力。尽管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但由于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相对成本优势还在。电机企业亦可考虑在海外建立生产线,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可以拓展海外市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家电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产品需要符合进口国的标准,如能效标准。电机企业在电机功耗、可靠性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提升。而且抛开中国家电企业海外扩张引起的需求,从长远看,国际市场电机需求量仍处于高增长阶段,尤其是对高效节能电机及中小型电机等高档次产品出口的需求不断增长。  不过,随着人力成本的增长以及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电机企业不能满足于生产者的地位,应向研发、创新者的方向努力,以掌握主动权。

                        国内机床龙头企业大连机床集团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加大适销对路产品开发,加快产品服务基地走出去步伐,逐渐在竞争激烈的机床市场上积聚起新优势。  在刚刚落幕的第九届上海数控机床展上,作为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的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IT行业加工自动线,高精度复合加工中心等产品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展会后,一家伊朗企业立即来到我市,详细了解大连机床生产加工,售后服务等情况,随后达成每年2000台机床的意向合作,想把大连机床产品全面推向伊朗市场,合作金额超过5亿元。采访中,来自伊朗的经销商扎合马特表示:“中国的机床企业很少有像这么大规模,技术好的企业,希望今年有个好的开始,好的合作,争取每月销量超过200台。  针对目前国内装备制造行业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大连机床加大高精高效产品供给,大力拓展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市场,即将出厂的摩托车配件全智能生产线,通过自动化系统有机连接多台机床,改变以往一床一人的历史,将成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又一拳头产品。  大连机床还牵头成立智能制造和自动线成套装备产业联盟,联合上下游企业,供应商,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特点,研发新产品,并在印度、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建设海外服务中心。在2016年4月份中国数控机床展会期间,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举行了新闻发布会。VDW经济部部长Gerhard Hein日前表示,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床在2012年达到顶峰,然而2015年度贸易额仅为21亿欧元,下降幅度超过了五分之一。这表示中国工业领域丧失了部分增长动力,高速增长的生产技术领域资本投资已成为过去。  但尽管如此,根据英国经济预测机构Oxford Economics(VDW的合作预测机构)的报告,虽然去年来自中国的机床订单减少了13%,但是总体经济效益、工业产量、资本投资与机床消费最终都会实现增长。作为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指标,机床消费额在2013~2015年连续遭受重创后,预计即将回到增长轨道,无论以美元还是以本国货币计算,都是如此。因此中国仍然是德国制造商最重要的销售市场。  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下跌后,2015年中国机床总消费额达到210亿欧元,消费额再次呈现上升趋势,以欧元计算,增幅约为4%。这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市场,是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美国和德国的三倍以上。“这一数字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的影响,实际上以本国货币计算,中国的机床消费额下降了11%”。Gerhard Hein先生特别指出,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除俄罗斯以外,机床消费额以欧元计算均有所上升。  相比较而言,2015年德国从中国进口机床的金额达到了1.38亿欧元,增长率为2%。“在过去七年中,除2013年外,我们从中国的进口额一直在增长。”  Gerhard Hein说:“根据此预测机构的报告,中国机床消费正在恢复正常,这显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他表示,从订单数量来看,中国工业的转型过程尚未完成。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端机床,中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高端机床是从德国进口的。德国机床制造企业将为中国提供更多产品与技术支持,帮助中国工业领域实现进一步的现代化发展。2015年德国机床消费增长6%,预计2016年会再增长2%,今年1月的订单也增长了6%。这些数字显现德国机床工具销售在2016年迎来了开门红,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对2016年的走势看好。  VDW会员企业埃马克机床(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博士、恒轮机床(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Andrew Parkin、卡帕亚洲科技(嘉善)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国也出席了发布会。  上述企业大多已经在中国建厂或者组建合资企业,中国对他们而言是最重要的国外市场。据悉,在此次展会上,共有110家德国企业参展,其中有众多领域企业独立参展组成的德国展团,也有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BMWi)支持参展的德国展厅,德国军团是是本届数控机床展上的最大外资展团。  Gerhard Hein表示,今年是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成立125周年。回顾历史,VDW不仅把自己当作供应商,更多的是作为促进中国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合作伙伴。”5月6日,记者从青海省经信委获悉,日前,在第九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青海省两家企业生产研发的两种参展产品获奖。这是青海省企业生产研发的机床产品继2012年、2013年、2014年展会获奖后再获“春燕奖”,充分展现了青海省机床行业技术在国内的领先水平。此次获奖,为众多“青海制造”产品输出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青海造”数控机床为航空航天提供精度  此次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家机床工具企业参展。其中,境外展商近400家。  青海省的两个获奖产品中,青海一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XH2310高速立式加工中心,配置华中数控8型数控系统,具有良好的结合面特性、支撑刚度和快速响应能力,传动精度稳定可靠,整机具有全防护设计,确保切削过程的安全、环保,并能以最小的占地面积发挥最大的加工性能,为航空结构件和轻型合金提出了解决方案。青海华鼎重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生产的CHG61250×6/40高精度卧式车铣复合车床可实现工件一次装卡多工序加工,即实现一机功能集成化,多工序工艺复合化,具有高复合、高精度、高速度的特点,可适用于航天、军工、能源装备和重型机械工程等领域。  据青海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装备制造业是我省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十二五”以来,青海省实施了以“123”科技支撑工程为依托的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主要采取整合重组、引进培育、支持创新等举措,攻克了一批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驱动的作用。同时,通过引进技术、自主研发,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拥有了一批名牌、品牌产品,保持着市场主体地位,为青海现代工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青海省重型机床产品在国内平均市场占有率为60%,其中铁路专用机床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量具以千分尺最具特色,其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总产量已占全国千分尺产量的50%。青海洁神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洁神”牌环卫车、摆臂车是具有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环卫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0%以上。随着近年来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在实用性方面,电机变频控制节能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因电机的变频控制节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动机的能耗,节约电机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从而受到各界专业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变频电机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输入三相交流电的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机变频器主要采用交—直—交方式,即VF变频或矢量控制变频技术。  变频电动具有容易控制电路的特点,成本比较低,而且机械的特性硬度较好,能够满足传递的平滑低速要求,在各个行业便于广泛应用。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在低频利用这种控制方式时,因为输出的电压比较低,转矩受定子电阻压降的影响显著,从而导致输出最大转矩减小。变频电机还具有系统性能不高,转矩利用率不高,稳定性会因为定子电阻和逆变器死去效应的存在变差的特点。  降低频率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电机的负载率。当电机的负载率较低时,可以节约电率就相对较高;  (2)原先的运行工况参数值的合理程度。当电机的流量、转速等可调节因素的值越大,则能节省的电率就会越多,若可调节的量越小,则节省的电率就越少;  (3)原先的调整方式和调速方式;  (4)电机本身采用的工作方式。  我国的电机变频控制节能技术与之相比较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的电机及被动设施设备的效率低下。虽然我国的生产的电机与国外生产的电机水平相当,但与国外电机相比,价格较高、市场占有率较低,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第二,我国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较低。我国电机经常出现系统匹配不合理的情况,导致设备长期处于低负荷的运行状态。电机的系统调节方式落后,从而导致电能的浪费。电机变频控制节能技术能够降低电能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企业的使用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机床工具作为装备制造的母机,是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能源装备行业又对机床业有很强的拉动效应,可以帮助机床行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下文是对2015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机床工具市场消费额将平稳增长,平均年增长率将超过10%,到2015年,年消费额将近8500亿元左右,数控系统需求约40万台套。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25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机床工具产品出口仍将保持平稳、持续增长。预计到2015年机床工具产品出口总额将达到110亿美元左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的要求中提到:要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步入了更加注重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时代。机床行业作为工业的基础、制造业的基石,如今,也同中国经济一同步入了“新常态”。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机床工具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015基本估计  陈惠仁对2015年中国机床工具产业与市场做出了一个基本估计。  一是中国机床消费市场将承受进一步的下行压力。陈惠仁列出2015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作为支撑。“2015年第一季度GDP增长7%,这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3.5%,去年的数据为15.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是开始发布这个数据以来的最低数据。总的来说,第一季度的数据反应中国下行压力很大。”  二是中国机床消费市场的基本特征和最新变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三是政府和企业的积极作为将有效对冲下行压力。陈惠仁表示,政府正在发力。“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进入新一轮调整,中国经济现在在小心把握稳增长。去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100天之内,第二次降息。今年2月5日,央行降准。4月19日,再次降准。这是从未有过的力度。政府的积极作用表现特别明显。”而企业也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企业的作为是调整自身来适应市场变化。“近几年我们的企业开始逐渐适应市场结构的变化,而适应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下行压力。”  四是市场格局、企业竞争的结构性分化将进一步显现。现在市场在分化,企业的竞争也在分化。“今年一季度中央在总结中国经济的时候,说地区和行业之间分化,我们机床行业也是这样。市场份额在改变,市场格局在重塑,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在分化。这种分化在2015年将进一步显现。有的企业往下走,有的往上升。”陈惠仁指出,在市场下滑中,长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企业和处于产业价值链最低端的小企业受到冲击极大,已经倒闭了一批。与此同时,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却在逆势上扬,非常活跃。  面对机床工具行业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常态,行业企业应该如何应对?陈惠仁表示,当前机床行业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同质化问题,宁可不高端,也必须要差异化。“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必须要避免战略趋同,低端、中端产品把差异化做好,同样大有可为。”6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显示,我国西南地区页岩气勘查再获突破。截至2014年年底,中石油在四川长宁—威远和云南昭通地区获得三级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中石化在重庆涪陵区块获得页岩气三级储量2500多亿立方米,已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  西南地区页岩气勘查再获突破  报告明确了石油公司目前在西南地区进行的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未来将有望形成多个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基地。其中,中石油威远区块实施的威204井初始日产量16.5万立方米,长宁区块宁201井测试产量每日15万立方米,云南昭通获得最高每日20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  据悉,2015年有关方面页岩气调查总投入将达到6.8亿元,以确保实现2015年65亿立方米、2020年300亿立方米的产量规划目标。闸阀在阀门行业里面是几大重要类别之一,不管是在污水管道、消防管道、给排水管道都会大量的使用闸阀,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闸阀市场市场逐渐趋向成熟阶段,在一系列内外因的影响下,整个闸阀市场已经到洗牌的关键期。市场竞争形势异常白热化,加剧了整个行业的优胜劣汰。如今,不少闸阀生产企业纷纷感受到了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压力,然而也有部分阀门企业却因为整个市场洗牌期的加剧,而步入了更为理想的发展境地。闸阀竞争激烈是危机也是转机  早期生产阀门的门槛低,特别是做闸阀的企业良莠不齐,不少中小闸阀生产企业以低价分割市场份额,而迫于竞争,部分二线品牌也以降价的方式迎接挑战。但是,价格的降低往往是以牺牲产品质量为前提,劣质产品必然影响品牌形象,进而流失消费群体,最终导致产能过剩,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企业间相互抄袭,导致原创产品缺乏,品牌产品受挤压。此外,阀门行业还面临着展会频繁、促销不断、价格战风行等各种怪象,行业洗牌加剧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中小闸阀生产企业而言,或将使其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对于大型闸阀生产企业而言,这也将是一次发展契机。  行业洗牌在所难免这也促使大型闸阀企业良性发展,大部分企业均表示,洗牌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钢木门行业的门槛也分高中低档次,说门槛低的是相对于低端闸阀生产企业,一般是生产一些低压Z45T暗杆闸阀、Z45X弹性座封闸阀,中高档的一般分为Z41W不锈钢闸阀、Z960Y电动高压闸阀、Z941H电动闸阀、Z41Y锻钢闸阀,而这些中高端的产品一些小作坊生产质量难以保证也就难以生存,而对于大企业来说也许是一次获得更高发展的机会。  总的来说,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阀门行业也逐渐的出现一些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出现的现象。在这个现象的使然下,闸阀生产企业该如何谋得长久发展?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企业都需认清市场形势,积极做出应对方式,迎难而上稳扎稳打。

                        目前,再见的国内百万等级核电项目中,再热阀均为国外进口,采购成本高,供货周期长,给核电项目的执行建设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打破这一局面,上海汽轮机厂于2009年6月立项,经过两年多的研制,2010年11月国产阀门用于江苏华润彭城电厂抽汽改造项目上。  在运行过程中,汽轮机厂协同该电厂专家进行了多次阀门热态运行试验,积累了完整可靠的试验数据,并在日前的“百万千瓦核电汽轮机再热阀工业运行现场鉴定会”通过了专项鉴定:“阀门各项性能指标优异,完全可以取代进口的同类型阀门。”  这项热态运行试验,开创了国内汽轮机行业阀门研制史热态试验考核的先河,为国内大型汽轮机阀门研制提供了宝贵经验。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又称蓄能式水电站。它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还适于调频、调相,稳定电力系统的周波和电压,且宜为事故备用,还可提高系统中火电站和核电站的效率。  《通知》明确,在形成竞争性电力市场以前,对抽水蓄能电站实行两部制电价。其中,容量电价弥补固定成本及准许收益,并按无风险收益率(长期国债利率)加1个至3个百分点的风险收益率确定收益,电量电价弥补抽发电损耗等变动成本;逐步对新投产抽水蓄能电站实行标杆容量电价;电站容量电价和损耗纳入当地省级电网运行费用统一核算,并作为销售电价调整因素统筹考虑。  《通知》强调,抽水蓄能电站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未纳入国家选点规划及相关建设规划的项目不得建设;加强对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情况的监管与考核,对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和电网企业要查清责任,并予以处罚。  此外,《通知》还提出,具备条件的地区,鼓励采用招标、市场竞价等方式确定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业主、电量和电价。这一政策将有利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并对提高电站利用效率将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也认为,以前由于抽水蓄能发电没有单独的电价,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够。现在实施两部制电价后,社会资本参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热情应该会有所提高。据了解,昭觉华能昭觉风电场位于凉山州昭觉县南部山区,整个风电场区域占地约120平方公里。根据风电场的资源条件和“华能昭觉风电场”规划,华能昭觉风电场采取一次规划、分批、分期滚动开发。200兆瓦的规划容量分四期进行建设,第一期容量49.5兆瓦,项目动态总投资约为54460.14万元(人民币),拟安装33台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49.5兆瓦,新建220千伏升压站1座。  华能昭觉特口甲谷风电场一期建成后,环境效益明显,场址区规划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海拔高度为3000至3500米,项目总装机容量为49.5兆瓦,投资约5.4亿元,由33台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风电机组组成,总投资收益率为5.28%,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近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9万吨,节水27.84万吨。  验收会上,验收委员会同意华能昭觉特口甲谷(伊达)高原风电场第二批22台风力发电组启动试运行。“山地高原风电场的建设远比河谷地区的风电场要难得多,区别于河谷风电,道路交通也是一个问题。”验收组主任委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朱白桦称,山地高原风电场选址海拔高度达到3000米以上,一般的风力发电设备就不能“适应”高原上的各种极端气候,必须是高原型风电机组才行。  “昭觉特口甲谷风电场与平原风电场存在气象性差别。”华能四川风电项目筹备处主任田玲解释称,因山地高原风电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辐射强,凌冻天气也是高原地区的一个气候特点,再加上风电场处于一个经常发生强雷暴天气的区域,因此设备要求比平原风电场的要高得多,还要注意避雷、防凌冻、防辐射等,所以导致风电机组的配置高,成本加高。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秦皇岛的动力煤价格约470元/吨,拉到广州的运费是32元/吨,最后价格就在502元/吨左右。进口煤报价为67美元/吨,折合人民币约412元/吨,加上17%的增值税,最后价格大概为482元/吨。“目前来看,南方电厂的进口煤和内贸煤价差大概在20元/吨。目前贸易商已经是亏损状态了,如果进口煤加收了3%的关税,那么这20元/吨的价差就缩小到7.64元/吨,对进口贸易商的影响极大。”  据了解,目前4700大卡印尼煤的市场报价为405—410元/吨,电厂对印尼煤的需求不高,出货的价格也比较低。“近期印尼煤离岸价格略有上涨,海运费也有探涨趋势,但是国内进口商并不是很看好后市,所以不急于采购。”广东某煤炭进口商说。  近期动力煤利多政策不断,包括主要煤企联合限产、传闻进口关税上调等,受制于疲弱的现货价格,期货主力1501合约表现并不抢眼。“但是上周五1501合约甩开其他所有合约增仓上涨,与1409、1505合约价差迅速拉开,说明多头资金充分利用了1501合约套保力量不足的特点,集中火力进攻。而在价格突破近期压力520元/吨后,进一步吸引技术派投资者进场做多,强化走势。”永安期货煤炭分析师金潮说。  据了解,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报在475—485元/吨,上周五CCI1指数报469.5元/吨,说明现货价格仍维持在470元/吨水平,而港口各大煤企还有各项优惠。“折算下来,5500大卡硫分1%的煤价在465元/吨左右,并且近期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对期货价格的大幅拉涨没有足够的支撑。”于洁分析道。  另外,据悉,目前动力煤的期现价差过大。昨日,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报收于524元/吨,而秦皇岛港现货价格仅470元/吨,其中每吨动力煤有54元的价差。如果8月18日在1501合约上卖出,等到明年1月再交割,按照期货最大持仓50%,资金成本6.15%来计算,期货资金成本不足2元/吨,交易及交割成本不足2元/吨,现货资金占用成本13元/吨左右;按照期货仓单仓储费来计算,共需8元/吨仓储费。于洁说:“这样计算下来,持仓到交割的各项成本共计25元/吨左右,而目前的期现价差远远大于这个成本。”  基于以上观点,虽然上调进口关税的传言对动力煤期货主力1501合约有助推作用,但该合约涨幅已超过预期,需要回调。而对于其他合约来说,传言对价格的影响力度则相对有限。于洁表示,“上周五1501合约价格已拉至过高价位,1505和1501合约的价差扩大到-7元/吨,昨日继续扩大至-9.2元/吨。去年年底,1505和1501合约价差曾扩大至-35.4元/吨,今年或仍存在这样的跨期套利交易机会。”  分析人士认为,现货市场仍然处于较为低迷的态势,对期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支撑力度不足,目前市场上对1501合约有较好的预期不可持续。

                        平衡阀几个优点  方便使用∶工程施工较为灵活,工程安装分期完工或设备分期使用都不会影响水系统平衡;  方便更改∶当某些区域的水系统需要重新设计时,不会影响其它区域的水系统设计和平衡;  减少耗电量∶由于整个水系统得到平衡,保证制冷机组(锅炉、换热器)及水泵以最佳的工作状态运行,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降低磨损和减少浪费∶由于保证水流量不会超过原来设计,保障所有设备的耐用性,避免流量过大而造成的铜管损耗;   提高安全性∶由于水系统的流量平衡是自动进行,杜绝了人为破坏性调节的可能性。    对设计人员而言∶减小的工作量,更灵活    减轻了工作量∶无需对整个管道进行繁琐的阻力计算,加快设计速度;    可以大胆使用异程式系统∶节省管材、相应材料及安装费用,把平衡水力系统的工作交给动态流量平衡阀来完成;   可以避免因水系统不平衡带来的其他许多麻烦。本文关键字搜索: 阀确保调节阀可靠的操作性,这里不仅指调节阀本身的制造质量,还涉及到调节阀的正确计算、调节阀选型,以及包括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  1、为了防止误操作,工艺人员一定要注意铭牌所标的注意事项,根据我国新气动调节阀新标准(GB/T4213—92),执行机构的铭牌至少要标出制造厂名、产品型号、额定流量系数、设计位号、产品编号及制造年月等项;  2、阀体上则要铸出或冲出表示介质流动方向的箭头和“DN”数值以及“PN”的字样及数值,也可以标志在与阀体牢牢固定的铭牌上。  3、重要的调节阀都要装有足够的附件,如阀门定位器、极限开关等。  4、要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和操作空间,有足够的照明,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5、为了保证调节阀的质量,调节阀的选用要经过正确的计算:  (1)、类型、口径、各项性能都要符合要求;  (2)、调节阀各种重要零件的材料要严格的挑选;  (3)、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按照国家标准通过耐压试验,气密性等试验;  (4)、生产厂家的制造技术和测试方法必须符合标准,要由主管部门鉴定认可。本文关键字搜索:  调节阀阀门是管路流体输送系统中控制部件,它是用来改变通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具有导流、截止、调节、节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 用于流体控制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繁多, 阀门的公称通径从极微小的仪表阀大至通径达10m的工业管路用阀。阀门可用于控制水、蒸汽、油品、气体、泥浆、各种腐蚀性介质、 液态金属和放射性流体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 ,阀门的工作压力可从0.0013MPa到1000MPa 的超高压,工作温度从-269℃的超低温到1430℃的高温。阀门的控制可采用多种传动方式, 如手动、电动、液动、气动、蜗轮、电磁动、电磁--液动、电--液动、气--液动、正齿轮、伞齿轮驱动等;可以在压力、温度或其它形式传感信号的作用下, 按预定的要求动作,或者不依赖传感信号而进行简单的开启或关闭,阀门依*驱动或自动机构使启闭件作升降、滑移、旋摆或回转运动, 从而改变其流道面积的大小以实现其控制功能。 1.强度性能阀门的强度性能是指阀门承受介质压力的能力。阀门是承受内压的机械产品,因而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长期使用而不发生破裂或产生变形。 2.密封性能阀门的密封性能是指阀门各密封部位阻止介质泄漏的能力,它是阀门最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阀门的密封部位有三处:启闭件与阀座两密封面间的接触处;填料与阀杆和填料函的配和处;阀体与阀盖的连接处。其中前一处的泄漏叫做内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关不严,它将影响阀门截断介质的能力。对于 截断阀类来说,内漏是不允许的。后两处的泄漏叫做外漏,即介质从阀内泄漏到阀外。外漏会造成物料损失,污染环境,严重时还会造成事故。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或有放射的介质,外漏更是不能允许的,因而阀门必须具有可*的密封性能。 3.流动性能介质流过阀门后会产生压力损失(既阀门前后的压力差),也就是阀门对介质的流动有一定的阻力,介质为克服阀门的阻力就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从节约能源上考虑,设计和制造阀门时,要尽可能降低阀门对流动介质的阻力。  4.动作性能1).动作灵敏度和可*性 这是指阀门对于介质参数变化,做出相应反应的敏感程度。对于节流阀、减压阀、调节阀等用来调节介质参数的阀门以及安全阀、疏水阀等具有特定功能的阀门来说,其功能灵敏度与可*性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 2).启闭力和启闭力矩 启闭力和启闭力矩是指阀门开启或关闭所必须施加的作用力或力矩。关闭阀门时,需要使启闭件与发座两密封面间形成一定的密封比压,同时还要克服阀杆与填料之间、阀杆与螺母的螺纹之间、阀杆端部支承处及其他磨擦部位的摩擦力,因而必须施加一定的关闭力和关闭力矩,阀门在启闭过程中,所需要的启闭力和启闭力矩是变化的,其最大值是在关闭的最终瞬时或开启的最初瞬时。设计和制造阀门时应力求降低其关闭力和关闭力矩。 本文关键字搜索: 阀门

                        近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的规定,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开展了全省通用阀门产品专项监督抽查,抽查了玉环县39家企业的39批次通用阀门产品,不合格7批次,不合格率17.9%。抽查结果汇总表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或批号生产企业名称监督抽查时间检验结论不合格项目1通用阀门(铜制球阀)DN15 PN162016.10.台州银德阀门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通用阀门(截止阀)DN20 PN162016.10.浙江凯贝利阀门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3通用阀门(黄铜止回阀)DN25 PN162016.09玉环县吉祥铜业制造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4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15 PN162016.09玉环县日丰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5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15 PN162016.09玉环县信德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6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20 PN162016.08玉环奥德华阀门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7通用阀门(铜制球阀)DN15 PN162016.10.玉环县中联阀门厂(普通合伙)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8通用阀门(黄铜闸阀)DN25 PN102016.10.玉环县华海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9通用阀门(铜制球阀)DN15 PN102016.11玉环县圣堡龙水暖器材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10通用阀门(铜制止回阀)DN20 PN102016.10.玉环隆吉昌机械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11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8 PN102016.10.台州祥铭铜业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12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15 PN102016.10.台州玉豪阀门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13通用阀门(黄铜截止阀)DN25 PN162016.11玉环县鲜迭协达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14通用阀门(铜制球阀)DN15 PN102016.5玉环县鲜迭胜权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15通用阀门(铜制闸阀)DN20 PN162016.10.16玉环县珠港金通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16通用阀门(铜制球阀)DN20 PN162016.11玉环暖通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17通用阀门(黄铜止回阀)DN20 PN162016.1玉环柯恩暖通制造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18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15 PN162016.4玉环县珠港永达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19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15 PN102016.10.玉环县瀚海阀门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0通用阀门(黄铜闸阀)DN20 PN16(FM-4030)2016.8浙江凯瑞奇流体智控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1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15 PN102016.6台州博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2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20 PN162016.11玉环乾洋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3通用阀门(铜制球阀)DN20 PN162016.10.台州市非凡铜业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4通用阀门(铜制球阀)DN15 PN162016.10.玉环县陈屿青年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5通用阀门(黄铜锁闭球阀)DN20 PN102016.1玉环博森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6通用阀门(铜制球阀)DN25 PN102016.8玉环县城关华圣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7通用阀门(铜制球阀)DN20 PN162016.11.16浙江巨泉铜业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8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20 PN162016.10.玉环县恩雨阀门制造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29通用阀门(黄铜锁闭阀)DN20 PN162015.12台州易通龙阀门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30通用阀门(铜制闸阀)DN20 PN162016.10.玉环县新水灵铜业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31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15 PN162015.12玉环皇家阀门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32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20 PN162016.9浙江佳和仪表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符合本次监督检查要求33通用阀门(黄铜截止阀)DN20 PN162016.10.玉环皇庭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不合格壳体最小壁厚、标志铭牌34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20 PN102016.11玉环县强力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不合格壳体最小壁厚、标志铭牌35通用阀门(铜制球阀)DN25 PN162016.9玉环县欧克水暖设备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不合格壳体最小壁厚、标志铭牌36通用阀门(黄铜截止阀)DN25 PN162016.8台州中石阀门制造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不合格螺纹精度、标志铭牌37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20 PN162016.11玉环县德亿阀门有限公司2016年四季度不合格螺纹精度、标志铭牌38通用阀门(黄铜截止阀)DN25 PN102016.5玉环县陈屿守达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不合格壳体最小壁厚、连接尺寸、标志铭牌39通用阀门(黄铜球阀)DN15 PN10(201-B型)2016.10.玉环县万通阀门厂2016年四季度不合格螺纹精度、标志铭牌【亚洲配件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低压注塑封装用热熔胶粘剂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号HG/T 5051-2016, 于2017年4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规范了热熔胶在低压注塑封装这一细分市场的各项指标,填补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空白。苏州康尼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KONIG康尼格”)作为起草单位之一,全面参与标准制定。正式实施--低压注塑封装用热熔胶粘剂行业标准热熔胶与低压注塑工艺低压注塑工艺最初为汽车行业的线束保护而开发,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穿戴设备、4G/5G通讯等行业核心电子电气元器件的封装保护,帮助产品提高可靠性,保持性能如一。聚酰胺类热熔胶粘剂(以下简称“热熔胶”)作为低压注塑工艺的原材料,对封装效果,终端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从命名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包装标注运输贮存5个方面规定了具体标准,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是国内首部针对低压注塑用热熔胶的行业标准。△ 低压注塑封装产品KONIG康尼格--低压注塑封装保护解决方案提供商KONIG康尼格作为低压注塑封装保护解决方案提供商,深耕低压注塑行业数十年,是热熔胶的供应商也是使用者,对热熔胶在产品上的应用有着专业的见解,对热熔胶各项标准的界定有着清晰的认识。此次,KONIG康尼格与上海轻工业研究所、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上海理日化工新材料共同作为标准起草单位,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对各项标准的细分和界定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完成了具有可行性,实时性,协调性的,适用于低压注塑用的热熔胶标准。△ 低压注塑封装用热熔胶标准起到良好的市场调节作用标准于2017年4月1日正式实施,在生产、检验、使用等方面,将对热熔胶行业起到良好的市场调节作用。各方一经接受并采用该标准,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标准作为热熔胶行业的技术语言和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任度、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责任编辑:晓霞 QQ: 2355962924)推荐阅读:2017年展会信息【亚洲注塑网】日前环境保护部发文(环办大气函[2017]565号),征求《涂料、油墨及胶黏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意见,特就该标准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并要求于2017年5月25日前反馈。新制定的《涂料、油墨及胶黏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涂料、油墨及胶黏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适用于现有涂料、油墨及胶黏剂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涂料、油墨及胶黏剂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涂料、油墨及胶黏剂工业企业中合成树脂生产及改性的生产装置执行GB31572《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乳液制造按本标准执行。自2017年7月1日起,新建企业执行表1中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现有企业2019年1月1日后执行表1中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重点区域的企业或生产设施执行表2规定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时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标准规定,企业应根据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的产品、副产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附录A给出的“常见涂料、油墨、胶黏剂工业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筛选并上报需要控制的大气污染物项目,并开展日常监测、管理。如进入VOCs燃烧(焚烧、氧化)装置的废气需要补充氧气(空气)进行燃烧、氧化反应,此时排气筒中实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按公式换算为基准含氧量为3%的大气污染物基准排放浓度,并与排放限值比较判定排放是否达标;如进入VOCs燃烧(焚烧、氧化)装置的废气中含氧量可满足自身燃烧、氧化反应需要,则按排气筒中实测大气污染物浓度判定排放是否达标,此时装置出口烟气含氧量不应高于装置进口废气含氧量。其他废气排放按实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判定排放是否达标,不得人为稀释排放。此外,标准还对无组织排放提出了控制要求。企业应收集无组织排放废气至废气收集系统和(或)处理设施,其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以上规定。并要求企业在生产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装有VOCs的设备或容器须加盖子或其他覆盖物。除加料、检测外,装有VOCs的设备或容器的覆盖率应≥90%。根据征求意见名单,胶粘剂相关单位除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外,还有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上海众盛胶黏剂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蓝星有机硅(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上海新光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华夏实业有限公司、洛德化学(上海)有限公司、优尔稀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沙堤(上海)热溶胶有限公司、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北方现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江苏国胶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日东电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富乐胶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等。(责任编辑:黄能文 QQ:2355932152)山西省“十三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一、当前形势(一)能源发展形势1、国际能源发展态势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能源与环境不协调、不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体系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以化石能源为支撑的高碳能源体系正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低碳能源体系过渡,世界能源发展逐步迈向低碳能源时代。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产业和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能源体系的重大变革,能有效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减少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是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的幅度控制在2℃之内,并力争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能源发展战略,以化石能源为支撑的高碳能源体系向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题的新型低碳能源体系过渡。发展低碳能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战略选择。如:英国表示,计划到2023年限制燃煤电站使用。德国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前,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其80%的能源需求。《中国2014-2020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争取达到10%~12%。2、国内能源发展态势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长呈现减速趋势,能源消费处于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期。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峰会强调,我国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煤,同比增长0.9%;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成为未来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十三五”期间,要坚持能源安全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将环境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加快开发利用清洁低碳的新能源。3、我省能源发展态势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在全国能源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期间,我省着力推进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煤炭需求放缓、产能过剩、油气价格走低,煤化工等消纳市场前景不容乐观,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加大。从国家宏观政策看,中央九号文件出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改善电力运行调节机制,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从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看,国家将对风电电价和光伏电价进行阶梯式下调,对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区域能源需求看,京津冀地区接受外输电中清洁能源比例逐步提高。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二)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近年来,在市场需求、产业竞争和国际趋势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分别达到3.2亿千瓦、1.2亿千瓦和4300万千瓦左右。我国风电装机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带动风电设备制造业技术升级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目前已拥有5~6家年产量超过100万千瓦的整机制造企业,并已进入国际市场,但部分核心元器件仍需要进口。随着世界光伏产业增长,我国光伏制造业也得到高速发展,实现了太阳能级高纯多晶硅材料50%以上自给,电池产量全球第一,光伏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2009年以后,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国内市场大规模启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光伏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仅次于德国,世界第二的重要新兴光伏市场。2010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大力支持,2014年,出台了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全方位政策体系。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产业已进入爆发增长期。储能是解决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等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技术因素。我国已建成储能项目63个,项目数量居世界第二,2014年储能装机达到8.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三)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发展成就规划引领开发。“十二五”期间,我省坚持“以资源定规划、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为依托促进产业发展”,引领新能源资源的规模开发。《山西省“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末全省新能源装机力争达到1200~18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2%~18%。2015年底,我省发电总装机696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1449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66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1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含垃圾)35万千瓦,水力发电244万千瓦,燃气发电388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20.8%左右,达到了“十二五”预期目标。图1:2010和2015年我省各类新能源发展情况对比图(单位:万千瓦)图2: 2010和2015年我省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电力结构的对比图(单位:万千瓦)创新驱动发展。注重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了全省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不足1%上升到3%。在全国新能源发展普遍弃风弃光的情况下,我省实现了少弃风(2.47%弃风率)、零弃光。风电方面,我省启动了北部三市晋北风电基地建设和南部低风速开发,实现了规模化开发,占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的46%。光电方面,我省实现了零的突破并迅速增长,装机容量占新能源总装机容量8%,有序推进了集中式地面和分布式电站的建设,并通过市场竞争方式,选择优质企业启动了大同市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光伏扶贫方面,我省创新启动了汾西县、大宁县、吉县和天镇县、浑源县的光伏扶贫,推动了光伏开发与采煤沉陷区治理、农业发展、扶贫事业和光伏产业升级相结合,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农民增收和光伏产业发展,为全国采煤沉陷区和扶贫片区起到了示范作用。煤层气综合利用方面,我省具有全国三分之一煤层气资源,坚持高效安全利用原则,推进煤层气发电和民用,气化人口1200万。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推进利用中深层地热能向太原市经济开发区等区域冬季供热,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在太原、大同、朔州、忻州、晋中、临汾、运城和长治等市的应用面积约为360万平方米。城市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我省不断提高新能源在城市用能的替代作用,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综合利用,启动了西山生态产业园区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旅游业开发相结合,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图3:2015年底我省各类新能源装机占比图管理规范建设。“十二五”期间,一方面,我省严格按照国家能源局风电拟核准计划和光伏年度规模计划执行,对纳入计划的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和定期跟踪;另一方面严格依据规划执行,合理安排开发布局、开发规模、年度计划申报和项目审批,有利推进了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建设。2014年,我省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4〕4号),积极引导各地区光伏产业有序协调发展。开发带动制造。我省围绕新能源开发市场形成了以风电、光伏和煤层气等3大装备制造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链。风电装备制造已形成了整机制造、发电机、齿轮箱、主轴、控制系统、法兰、塔筒、轮毂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其中太重自主研发了1.5兆瓦、2兆瓦、3兆瓦和5兆瓦等四种机型,2015年实现产值15亿元,在全国数十家整机制造商中属于新进入的企业;永济、汾西重工在发电机等领域奠定了行业领导地位;定襄法兰形成了产业集群。光伏装备制造以晋能和潞安等集团为引领,形成了从原材料、硅棒和硅锭、电池片、组件到发电系统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太阳能组件年产能达到1.2GW,通过了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领跑者”认证测试,标志我省光伏产品迈入了国家光伏产品领跑者行列。2、存在问题新能源发展落后相邻省份。“十二五”期间,通过“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管理规范、制造带动”等举措,我省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开发建设更加有序、开发与制造协同发展。但与同期全国新能源发展的情况相比较,我省的风电装机占全国装机总容量1.29亿千瓦的5.2%;我省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占全国装机总容量4318万千瓦的2.6%。与同期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兄弟省区的新能源发展情况相比,风电累计并网容量排名第4位,太阳能累计装机容量排名第5位。表1:2015年底山西风电光伏发展与兄弟省份对比情况统计表图4:2015年底我省与兄弟省区风电并网容量对比图(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图5:2015年底我省与兄弟省区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对比图(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能源结构中新能源占比不高。“十二五”末,我省新能源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我省煤电装机基数过大,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仅为3.05%(全国为12%),我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061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为1449万千瓦,燃气发电装机388万千瓦,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燃气),约占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4.8亿千瓦的2.2%。《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5-2020)》提出,新能源在能源结构比重还较低,未来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任务比较重。预计2020年,我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5%~8%。电网配套机制不协调。从外送通道看,目前仅有2011年投产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500万千瓦外送能力),外送通道能力建设严重不足。从本地消纳市场看,受到国家调整产业政策的影响,煤化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工业经济增幅回落较大,电力负荷增长的需求不乐观。2015年我省发电装机达到6966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1740亿千瓦时,用电需求下降。全省发电设备机组利用小时数3737小时,同比下降596小时。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情况看,部分项目的配套送出工程未能及时纳入电网规划,尤其是跨区域电力工程协调时间较长,使得电网配套送出工程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滞后。产业要素环境不完善。新能源开发初始投资较高,电价补贴呈下降趋势,技术研发需要不断加大投入资金,新能源投资短期内收益不明显,与浙江、江苏等省相比较,我省新能源发展缺少省内补贴政策,缺乏新能源产业引导基金,新能源扶持政策还需加大。虽然我省新能源产业随着市场需求、电网架构、信息产业等发展不断壮大,但科研人才方面尚存在供需不足,制约了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创新步伐。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2014年以来,我省各市县新能源项目开发积极性普遍高涨。受国家新能源规模指标管理政策影响,一些建设条件良好的项目不能满足足量开发;各市新能源规划研究滞后,个别区域目前仍存在无视资源条件圈地,影响新能源统筹开发;分布式能源应用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和民众认识不足,发展意愿低,制约了分布式能源发展;新能源并网机制尚待完善,供需双方还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交易机制。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我省新能源企业开发利用起步较晚,进入市场时间短、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全国范围内缺少实力强大的一线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二、机遇与挑战(一)宏观政策导向推动新能源发展能源革命驱动新能源加速发展。国家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8%,未来5年风电和光伏发电每年均需投产2000万千瓦以上,同时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地方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即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双控制),适时施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所以,我省要推进能源革命,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坚决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我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气候变化问题倒逼绿色低碳发展。我国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压减燃煤力度不断增大,对清洁煤和清洁电力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通过《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文件向国际社会申明,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实现达峰目标。所以发展低碳特质的新能源产业是解决环境污染、应对环境压力等关系国计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京津冀地区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5〕518号)中明确提出:在统筹平衡年度电力电量时,新增用电需求优先满足清洁能源消纳,明确接受外输电中清洁能源的比例并逐步提高,为我省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和北京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能源体制改革保障新能源创新发展。中央九号文件的出台,新一轮电力改革正在推进,将通过“三放开,一独立”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打破原有利益结构,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引入竞争机制,同时配套出台政策提出改善电力运行调节机制,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为新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护航,可再生能源消费将形成自发自用、直供电与市网集中供电等多种模式,为新能源技术应用提供多元的市场环境。《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施行,要求我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0%(基本配额指标),这不仅要求增加开发规模,还要注重不断创新多种模式,增加本地消费比例。2016年,全国碳市场建立将推动我省新能源快速发展,成为碳汇重要基地,多重利益驱动新能源市场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引领智慧新能源发展。新型城镇化是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我国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的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城镇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大力开发和利用本地可再生能源,提高城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实现城镇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尤其是传统能源消耗保持平稳或有所下降,促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智造撬动新能源装备制造升级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图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我国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鼓励“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分布式绿色智能微电网建设”、“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深化区域合作带来可再生能源的新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大,经济相对发达,能源需求大,除自身清洁能源利用,还积极扩大区域外清洁能源供应。我省应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打造京津冀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为重点,构建清洁高效、互联互通的可再生能源输出的新格局。(二)新能源技术发展空间和产业机遇风电技术发展和产业机遇。风电作为相对成熟的产业,未来的产业发展空间主要分布在风能资源评价、智能化风机设备研制、风电场开发建设和运行方面的关键技术等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未来需要增强风能资源观测预报功能、多地形评价体系和区域资源评价标准,推动数据平台服务和资源咨询评估发展;装备制造要积极适应我国风电开发需求和区域特点,优化3兆瓦及以下机组的性能、低风速发展,持续加强改进叶片技术、传动链技术、控制系统技术和大容量变流器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研制,逐步提高零部件的自给能力。光伏技术发展和产业机遇。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国家,具有活跃的光伏技术研发氛围、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今后,应继续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等研发力度,提高转换效率,主要提高晶硅电池的效率和质量,研发示范推进碲化镉、铜铟镓硒和染料敏化等新型薄膜电池发展,积极开发高倍聚光组件;推进系统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进步,提高光伏系统效率和可靠性;推进智能技术、微网技术渗透和融合,提高规模电站运营效率和分布式系统高渗透率。光热技术发展态势和产业机遇。经过20多年的技术研究,近年来国际太阳能热发电进入产业化发展期,我国经过前期示范项目和产业探索,积累经验,为大规模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在聚焦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通过材料、装备、系统技术的创新,重点发展槽式、塔式、蝶式、菲涅尔式等技术,向高参数-高效率方向发展,优化聚光反射镜的设计、完善提升熔融盐作为热介质商业化运用、设计新型储热器和开发储热材料、提高热发电发动机效率。微电网技术引发新能源新业态。新能源微电网涵盖了智能电网、多能互补、储能、系统控制等多种技术,使风、光、天然气等实现多能互补,提高新能源电力接入比例,具有改善电能质量的作用。我国在物理和化学储能技术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在攻克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及工程应用,大型压缩空气关键技术,飞轮储能商业应用,大容量、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关键技术。总体来说,以微电网为载体,未来重点研发系统控制技术和产品,降低储能成本,优化系统控制策略和机制。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和产业机遇。目前,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通过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实施重大研发工程、推出市场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壮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整车技术稳步提升,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性能指标不断提高,成本持续下降,产品稳步增多,市场逐步向好的良性态势。新能源汽车是移动性、多样性的用电、用气需求的有效载体,未来急需在蓄电池效率、整车多样化、基础设施网络与电网匹配性等方面取得突破。(三)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1、优势资源较富集。我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地热及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黄河北干流水电资源尚待开发。70米高度风能资源≥200瓦/平方米的技术开发量为2814万千瓦,尤其北部地区属风能开发较丰富~丰富区;年平均太阳能辐射量为1624千瓦时/平方米,太阳能开发资源较丰富,在华北地区仅次于内蒙古;秸秆能源化利用年可获得量为500万吨左右,垃圾资源量达8500吨/日,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地热可开采资源总量为1.41×1017千焦,折合标准煤3.9×109吨,位居全国第15位;煤层气资源储量为10.39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表2:我省新能源资源情况区位有优势。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地处华北、毗邻京津冀,是中部崛起计划的重要能源基地,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能源保障基地,京津唐清洁能源保障基地,具有距离目标市场近、路网密、设施全、具备多能打捆送出便利条件等显著优势。“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要实施吕梁山区和太行山区两大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程,深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道有基础。我省拥有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和3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属于国家重点推进的煤电大基地大通道建设区域,拥有大秦线和京原线,大房三回和神保双回,陕京系统管线等输煤、输电、输气网线,国家重要能源外送通道基础较强;同时电力结构以煤电为主,正在逐步形成煤电、风电、光电和水电并重的多能互补新格局。国家为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其中我省拥有“两交一直”特高压外送通道和1个500千伏点对网交流外送通道等4条重点输电线路,这些通道建设将有利于我省新能源的发展。创新要素集聚。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我省聚集了一大批高端能源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发挥太重、永济、汾西重工等老牌工业和“锻造之乡”集群的优势,推动风电装备研发设计,推动晋能和潞安集团等建立高标准光伏产业链。作为全国首批光伏领跑者基地,我省大胆尝试创新,引导优势资源,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集聚先进技术、产品和管理机制,推进我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2、劣势无序开发存在隐患。部分地方政府对同一区域引进的开发企业较多,对项目开发时序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约束。某些企业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未充分考虑资源、土地、压矿、环评、电网等建设条件,盲目与当地政府签订开发协议,出现“圈而不建”的现象。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十一五”末,我省风电装机仅为30万千瓦,风电整机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刚刚起步,错过了风电市场爆发期和风机产品市场磨合期,品牌认知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从全国的情况看,在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省光伏制造企业的产能、研发、市场占用率等均不占优势。产业发展环境受限。目前,我省还未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没有成立新能源产业引导基金,金融支持力度有待加大。个别地区百姓阻工赔偿费用较高,造成项目超出预算,增加开发企业投资成本。用电市场消纳压力大。近年来,我省煤电与新能源发展增长较快,但用电市场增长较为缓慢,严重滞后于发电市场的增长。新能源发电存在不稳定性等特征,在冬季采暖期间供热火电机组挤占新能源发电空间,并且我省新能源装机主要集中在太原以北,给我省电网调峰带来较大难度,预计未来新能源发电上网压力将会加大。3、机遇能源转型驱动综合能源基地优化升级。深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我省在不断提高煤炭清洁利用的同时,要着力发展新能源,不断增加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及煤层气等新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推进我省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控制能源总量和能源强度。绿色发展要求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将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我省坚持绿色低碳战略,将高效开发非化石能源与清洁利用化石能源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发展新能源是减缓化石能源消耗、防治污染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能源转型、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必由之路,也是我省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多元发展。我国积极推进风电机组轻量化和模块化,大力提倡光伏“领跑者”计划,实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新能源微电网、储能系统的示范试点等。新能源生产方式将形成分布式和集中式相互补充,新能源消费将形成自发自用、直供电与市网集中供电等多种模式,这为各类新能源开发、新能源技术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为我省不断扩大各类新能源的应用范围和利用形式带来了新机遇。4、挑战市场竞争机制要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已经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新能源电价将逐步市场化,对风电价格和光伏价格进行阶梯式下调,并提出2020年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这就要求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电网可靠性,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对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提出挑战。低端产能过剩要求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新能源行业经过近两年调整,新能源产业园区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遏制。但是我国新能源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新能源产业链条还不完善,未能全面掌握关键技术,随着发达国家“再制造”回归,新能源技术突破也日新月异,这个差距存在不断扩大趋势。所以,面临新形势,我国新能源产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创新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国家陆续颁布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等若干国家战略要求,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的中远期发展目标,要求新能源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发展,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一)指导思想以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导向,深入贯彻绿色低碳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服务功能,遵循“基地带动、多元开发、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理念,高标准推进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利用“风光水火”打捆方式建设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多元推动分布式光伏、水电、地热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和煤层气利用;积极培育和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不断加强科技引领,提高我省新能源产业在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规划和市场决定相统一。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带动新能源开发竞争机制形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能源主管部门要着力做好相关规划工作,加强对资源的有效调控;按照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消纳需求相适应的原则,统筹安排新能源开发基地和项目的建设,引导和规范企业开发行为。坚持本地消纳和清洁外送相结合。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对能源需求将逐渐加大。要坚持新增能源需求主要由新能源来供给,通过政策导向和技术创新扩大新能源的本地消纳能力。同时协调新能源发电基地与外送通道建设,合理配置电力系统内的各类调峰电源,提高新能源电力外送能力和经济性。坚持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并举。充分利用我省资源开发中技术装备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壮大升级和技术创新平台的建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深挖现有领域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潜力,着眼于未来新能源增量的发展,加强新能源利用和城乡建设的同步配套,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全面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创新新能源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探索资源配置方式创新,鼓励技术融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坚持全面布局和重点突破并举。立足我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及地热能的比较优势,全面布局、整体推进各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研究各市县新能源资源的特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编制各具特色的新能源发展规划,重点做好晋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光伏扶贫、风电供暖试点、光热发电试点、新能源微网试点等工程建设。同时,以点带面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整体取得显著成效。(三)基本思路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立足于我省能源结构配比优势、输送优势和能源市场便利等优势,运用“两轮驱动”,推进“三大创新”、继续深入实施“四大工程”,构建“五大支撑体系”,推动我省打造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相结合,形成较高比例清洁能源的综合能源基地。两轮驱动: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在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基础上,理顺发-输-用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用户侧能源管理,利用智能电网技术提升新能源在城镇消费的比例;推动能源生产革命,结合电力通道布局,优化新能源基地发展,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积极推动风、光、煤层气、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多元发展。三大创新:电力交易体制创新,结合新一轮电改的进展和国企改革,以新能源为突破口,局部尝试电力交易试点;新能源管理体制创新,推动市场化改革,引导新能源开发有序布局,带动产业化落地;新能源技术和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不断进步,鼓励结合用户侧消费的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电力直供等模式创新。四大工程:晋北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基地工程,依托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等晋北地区风能资源优势,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布局和电网接入条件,加快推进晋北风电基地建设;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以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阳泉、忻州、吕梁、临汾、长治等市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实行“领跑者”计划,引导光伏系统效率和运营效率突破,带动产业链优质发展;新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继续推进光伏扶贫、风电供暖替代燃煤锅炉、太阳能热发电、生物质能等示范工程,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力度,推动多种能源的耦合利用、热电联产、冷热电三联供等,不断推进城乡能源变革;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工程,推动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等基地建设,带动新能源中上游产业技术进步,促进我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五大支撑体系:建立政策、资金、电网、人才和机制保障体系。(四)主要目标1、发展定位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和比重。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利用我省电力输送通道和风光火打捆送出的优势,不断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高比例新能源利用和外送。新能源创新发展示范区。发挥科技创新潜力,形成新能源技术、产品、产业的科技驱动体系;发挥体制机制创新效应,形成政府高效、市场活跃的新能源开发管理体系。新能源制造业集群基地。坚持新能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互相促进,积极创建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系统应用为一体的新能源制造业集群基地。2、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5%~8%,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基本指标达到10%,优秀指标达到15%。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800万千瓦,占到全省发电总装机的比重30%以上。其中,风电装机容量为16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达到1200万千瓦;水电装机达到250万千瓦(含农村水电装机);煤层气发电装机达到7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50万千瓦。与国家“十三五”可再生发展规划目标相比,我省风电新增932万千瓦,全国风电新增1.3亿千瓦,占全国新增风电装机总容量的7.2%;我省太阳能发电新增1087万千瓦,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1.17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9.3%。大力发展风电。统筹风电千万千瓦基地建设和低风速区域风电开发,到“十三五”末,风电装机容量为1600万千瓦,每年新增186万千瓦左右,占全国年度新增的7.2%。通过优化发电运行方式,改善系统调峰能力,增强本省风电消纳能力;积极推进外送通道建设和风火打捆外送机制运行,逐步扩大风电外送能力。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创新开发模式,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煤沉陷区治理”、“太阳能+扶贫”、“太阳能+农业生产”、“太阳能+城乡能源低碳化”、“太阳能+工业碳排放控制”等模式潜力,到“十三五”末,太阳能发电力争达到12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1050万千瓦左右,光热发电达到50万千瓦,每年平均新增220万千瓦左右,占全国年度新增的9.3%。同时不断扩大太阳能热利用在居民建筑和工农业应用规模。有序发展水电、气电、生物质能发电。充分利用黄河流域水电资源、煤层气资源和秸秆及垃圾资源。“十三五”末,水电装机为250万千瓦(含农村水电装机),煤层气发电装机为7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为50万千瓦。图4:我省2020年新能源发展目标(单位:万千瓦)合理开发地热能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地热能资源,提高地热能在城镇和新农村建筑中用能比例。“十三五”末,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产业升级转型。立足我省资源优势,推动先进新能源技术应用于风电及光伏基地、分布式示范工程和煤层气利用工程等,并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我省综合能源基地的统领下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基地。表2:新能源产业发展主要指标表四、重点任务“十三五”期间,围绕风、太阳能、水电、生物质能、煤层气、地热能等重点新能源,我省将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开拓产业发展新路径,打造高比例新能源的综合能源基地。(一)多重抓手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不断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坚持新能源(低碳)示范城市(园区)引领,聚焦城市能源变革和城市转型;坚持光伏扶贫和风电供暖两大突破,创新新能源发展模式;坚持晋北千万千瓦风力发电基地、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设,发挥集聚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总体构建“一个引领,两个突破,三大基地”产业布局。表3:新能源产业主要基地工程布局(二)扎实推进风电产业发展1、发展思路稳步推进晋北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兼顾其他地区低风速区域点状开发,不断提高风电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十三五”期间新增风电装机规模930万千瓦左右,每年平均新增186万千瓦左右,其中基地新增120万千瓦,其他地区新增66万千瓦左右,“十三五”末,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600万千瓦。图5:我省2016-2020年风电发展目标(单位:万千瓦)2、发展路径继续推进晋北风电基地建设。按照“有效利用、保护环境、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一组织、分步实施等原则,以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等为核心重点打造晋北千万千瓦风力发电基地,“十三五”期间内新增600万千瓦。有序推进中南部低风速资源开发。充分利用中南部等丘陵和山区地区较为丰富风能资源,就近按变电站用电负荷水平和可利用土地条件布置适当容量的风电机组,不断推进低风速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十三五”期间内新增330万千瓦。积极尝试风电供暖试点。重点支持北部三市风电供暖工程的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灵丘县40万千瓦和繁峙县20万千瓦风电供暖试点工程。结合工业园区应用、城镇建设和新城区开发,探索清洁能源供热工程与大型风电基地协同建设运行机制,提高北三市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消纳风电的能力,缓解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电力负荷低谷时段风电并网运行的困难,促进城镇能源利用清洁化,缓解大气环境污染。研究论证热力站独立运行(热力站与风电场直接交易)和热力站与风电场一体运行模式,进行成本、效益和政策需求分析,推进电力热力联合调度运行机制,为进一步推广新能源供热和热力电力联合运行提供经验。加快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依托太重集团在建的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化工厂建设等重点项目,重点支持以太重集团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攻克大功率风电机组成套技术瓶颈的同时,优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3兆瓦低风速风电机组。推动我省风电行业向配套产业成套化、系列化和高端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风电设备产品和技术创新。3、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外送通道。加快蒙西~晋北~北京西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外送通道、榆横~晋中~石家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外送通道、晋北~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盂县~河北南网点对网500千伏交流外送通道等建设,不断提升北部风电外送能力。优化电力调度运行机制,在多能打捆外送机制上给予保障额度,在更大电力需求市场进行消纳,最大限度保证新能源全额上网。加快设立风电产业发展基金。聚焦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制和示范应用、大规模机组示范应用项目、低风速机组示范应用项目、风电供暖试点和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财政组织安排设立产业专项资金,以基金方式运作,充分发挥基金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效应,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风电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出台相关风电开发管理规定和标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服务职能,引导地方风电有序开发。持续创新开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提前筹划开展前期工作,将资产优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规模优势显著的企业优先纳入国家指标统筹,通过竞争方式有序推进我省优势资源的开发。持续创新消纳机制。未来火电、热和新能源消纳之间的矛盾将愈加突出,要多方探索消纳机制,可探索电力调峰市场补偿机制、风火发电权交易机制、大用户直购电机制、同一主体的风火打捆优化运行机制、新能源微电网运行机制和清洁能源供暖、风电制氢等路径,多方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三)创新推进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1、发展思路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协同发展,不断创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有序统筹各市优质的光伏发电项目;继续推进光伏扶贫工作;抓好大同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及其他市沉陷区光伏基地的建设,积极促进光伏产业进步和环境综合治理共生耦合;争取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实施,“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1100万千瓦左右,“十三五”末将达到1200万千瓦。在争取到更多国家指标、省内补贴等政策支持下,我省将积极创新“太阳能发电+”的模式,拓展太阳能产业发电新空间。图6:我省2016-2020年太阳能发电目标(单位:万千瓦)2、发展路径统筹推进各市优势资源开发。完善太阳能发电开发的管理规范,鼓励利用闲置的荒山荒坡和综合开发的土地资源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各市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优选高质量项目纳入国家计划目标,按每年60万千瓦目标推进,“十三五”期间新增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规模为300万千瓦。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增朔州、忻州、吕梁、晋中、阳泉、临汾、长治、太原等市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综合利用沉陷区土地约500万亩,总规划容量为1100万千瓦,根据各区域条件适时启动招标工作。统筹安排我省采煤沉陷区资源,按年均120万千瓦目标推进,争取“十三五”末新增规模600万千瓦。加大推进光伏扶贫工作。在临汾、大同实施光伏扶贫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以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扶贫区为主的贫困地区,重点解决无劳动能力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我省计划每年新增30万千瓦的专项扶贫指标,“十三五”末新增规模150万千瓦,贫困人口每年补助3000元,通过产业造血式扶贫实现了贫困人口长期收益保障,同时改善当地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试点。以大同中石化新星双良的5万千瓦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和晋能清洁能源的5万千瓦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为示范,探索不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模式,推进我省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产业化发展,力争“十三五”末投产50万千瓦。多方推进分布式光伏应用。系统调研工业企业和大型公建屋顶资源,鼓励工业企业结合负荷需求安装分布式光伏系统,并探索和工业节能联动推广。鼓励具备建设屋顶光伏发电条件的大型公建安装分布式光伏系统,新建大型公建同步设计分布式光伏系统。鼓励在火车站(含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飞机场航站楼、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筑、大型体育场馆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系统推广光伏发电。积极扩大太阳能热利用的规模。继续推进成熟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中低温领域发展。加大对城镇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力度,按照“示范带动、由点到面、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推广城镇居民建筑应用户用太阳能热水器,鼓励企事业单位建设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继续支持农村和小城镇居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房等设施。逐步在工农业领域示范推广太阳能热水工程,在物料干燥、温室大棚、育苗及牛奶消毒等领域扩大应用规模。全力推进光伏产业创新升级。以国家光伏先进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引领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支持国内外、特别是我省晋能集团、潞安集团等参与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把提高光伏电站运行效率作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利用我省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形成以晋能集团、潞安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抓好晋能、潞安太阳能一体化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国家级技术和工程实验中心,力争在高纯度多晶硅、高转换率电池等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实现突破,推动晋能集团2GW超高效异质结(HIT)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建设,实现太阳能产业链的技术创新。3、支撑体系加快沉陷区光伏领跑基地外送通道建设。在做好我省4条国家重点外送通道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为满足大同电网大量风电、光伏等富余电力的送出需求,建设大同500千伏汇集站;新建雁同~平鲁~五寨~固贤双回路线路、平城~繁峙~阳泉单双混合线路、阳泉~晋中东~潞城~晋城东双回线路等500千伏西部通道和东部通道,大幅提升北电南送的输送能力。鼓励出台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全国10余个省份已出台太阳能发电相关的补贴支持政策,晋城市[ 山西省晋城市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财政扶持意见》,发电电价补贴除享受国家0.42元/千瓦时的发电政策补贴外,晋城市级财政还补贴0.2元/千瓦时;建设安装补贴按建设装机容量予以3元/瓦的一次性建设安装补贴(执行年限暂定为2015;2020年);2013年;2015年建成的项目,按新建项目标准的50%补贴。国家、省单独立项予以专项补贴的项目,不再享受上述政策补助。]走在全省的前列,出台了电量补贴和初装补贴政策。为促进太阳能发电较快发展,应及时出台太阳能发电电量补贴政策,重点支持应用先进光伏组件的城镇建筑、工业园区和农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光热及微电网示范试点项目等。加快设立太阳能产业发展基金。聚焦高转化率电池和组件产品研制和示范应用、城镇能源转型、融资难的中小企业等,财政安排产业专项资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子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于太阳能产业。持续创新开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协调服务职能,实行双轨并行的开发机制,一是竞争指标,对已有业主的项目统一组织竞争方式来分配指标,二是竞争项目,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光伏基地,统一组织企业通过竞争方式分配指标。出台协同管理机制。出台省内光伏项目备案管理实施细则。统筹屋顶光伏和新建可再生能源建筑标准对接,出台新建建筑同步配套光伏的设计标准和要求。(四)统筹其他新能源开发利用1、发展思路积极发展水电,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和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业主招标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常规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到“十三五”末,水电装机达到250万千瓦(含农村水电)。统筹开展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积极发展成型燃料,实现小城镇和农村能源清洁化,鼓励发展非粮作物燃料乙醇。到“十三五”末,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50万千瓦。在城镇建筑供暖(制冷)领域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地热能资源,到“十三五”末,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面积逐步扩大到1000万平方米。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力度,探索推广瓦斯乏风利用技术,到“十三五”末,煤层气发电装机达到700万千瓦。2、发展路径加快推进完善水电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开展古贤水利枢纽(210万千瓦)、碛口水利枢纽(180万千瓦)、禹门口水利枢纽(44万千瓦)、浑源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垣曲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等5项水电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小水电项目的建设。到“十三五”末,水电装机达到250万千瓦。加快推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晋中、运城、长治、临汾、忻州等地区利用秸秆资源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力争“十三五”末生物质发电(含垃圾发电)达到50万千瓦。积极推广糠醛渣、醋糟、扶育林等生物质资源热电联产,在部分市县布局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项目,建设一批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丰富和创新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和途径。按照“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不破坏环境”的原则,加强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建设燃料乙醇生产基地,重点支持以菊芋等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加快推进地热能资源梯级综合利用。及时推动我省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工作和开发利用。在用热需求集中、资源条件优越和地质条件适宜前提下,不断提高浅层地温能在城镇建筑用能中的比例,因地制宜优先发展再生水源热泵(含污水、工业废水等),积极发展空气源热泵,适度发展土壤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鼓励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综合开发地热能供暖、洗浴、温室种植及养殖等多种利用模式,创建“温泉之都”、“温泉之乡”,探索适合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经营模式。“十三五”末,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煤层气综合利用。重点建设沁东和河东两大煤层气产业基地,“十三五”末,煤层气总产能力争达400亿立方米,管线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煤层气发电装机规模700万千瓦,气化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争取建成千万千瓦级煤层气发电基地。3、支撑体系资源保障机制。及时开展生物质能资源调查评价和地热能资源勘查评价,保障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性、合理性。政策保障机制。参照居民用电价格,出台利用地热能供暖(制冷)的项目运行电价政策;参照清洁能源锅炉采暖价格,落实采用地热能供暖(制冷)企业的优惠政策。项目保障机制。争取将水电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五)持续推进城乡用能方式变革1、发展思路遵循“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多元开发、创新推动”的理念,积极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园区)、新能源示范城镇、新能源示范县及新能源智能微网示范等工程,加强需求侧管理,实现城乡用能方式变革,达到绿色发展的要义。2、发展路径积极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园区)。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促进各类新能源及相关技术在城市推广应用。重点推进大同市、长治市和运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加快推动太原西山新能源示范区园区建设工作,综合推进太阳能热利用、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分散式风力发电、生物质清洁燃料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地热能及地表水和空气能利用、新能源动力交通等多种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及园区的应用。建立适应城市新能源发展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机制等,实现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工作创新。统筹实施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晋城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开展省级新能源市县、园区、社区、企业等试点工作。在城镇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从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住宅建设、公用建筑及社区管理等方面,探索低碳智能城镇建设模式与管理经验。有序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加快农村用能方式变革,鼓励利用新能源,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合理布局离网式与蓄能相结合的风电、光伏发电、小水电等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扎实推进绿色能源县、乡、村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智能微网示范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灵活配置、经济高效”的思路,以国家西山新能源示范园区为典型,在具备多元化利用条件下,建设3~5个微型电网系统,以智能电网技术为支撑,以自主运行为主的方式解决特定区域的用电问题。加快推广到负荷集中区域,开展以新能源为主、燃气及其他能源为辅的新型供用电模式。3、支撑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对创建示范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积极有序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住建部门、环资部门联合出台分布式开发利用的指导文件和管理规定,将屋顶光伏与建筑节能、工业节能综合推进。试点探索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制度和碳市场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管理规定,使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碳减排交易,污染物排放交易和节能量交易,进而创新组建新能源金融平台。(六)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速产业集群升级。加快推进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和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共性技术攻关和研发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企业组建新能源产业联盟。加强基础研究和产学研究融合,充分发挥专家队伍作用,组织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开发新一代硅原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生产技术,迎合市场需求加速优化不同条件下风机技术和装备制造研发和示范,鼓励多能互补、能源存储和优化配置等新能源微网技术研发和示范。加强产业体系构建,从产品研发、设备制造、工程应用全过程贯穿国家新能源技术的先进要求,完善产业链,加大培训、工程服务和运行服务等体系建设,形成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内“技术领先、服务完善、创新驱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吸引知名企业来我省投资。加快“互联网+新能源”融合。基于我省新能源资源数据和运行数据基础,依托企业平台,引入社会资源,建立能源大数据平台,为有序开发新能源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引入智慧能源概念,重点培育区域能源市场体系。做好能源供需数据平台搭建,研究“互联网+新能源”模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智能调控。融汇多种新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电网经济性,打造区域能源自由交易市场示范项目,在全国率先取得突破,从而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脱颖而出。加强前沿技术的引导和布局。结合我省现有产业基础,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建立新能源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开展大型新能源并网的支撑技术研发,鼓励新能源技术支撑服务机构落户。在风电装备技术方面,推进3兆瓦及以下机组和低风速机组优化升级,在机组轻量化、提高运行可靠性前提下进行新产品开发;持续加强改进叶片技术、传动链技术、控制系统技术和大容量变流器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研制。在太阳能发电装备技术方面,推进整体光伏电池效率提高和系统效率提升;引导新材料电池和高倍聚光电池企业落户;有序推进光热产业布局,鼓励光热系统研制和产业化落户。加强国际可再生能源的双向合作。加强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智能电网、建筑和工业能效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我省能源转型变革的能力。同时基于我省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能力,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利用企业资本和技术优势,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实现我省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产能走出去。五、环境影响及效益分析(一)环境影响分析水力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及地热能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煤层气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物。新能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与土地、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水电开发要严格环评审查,充分考虑动植物保护和水体保护要求,落实环保方案,加强施工和环保技术,协调好水电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风电开发永久占地主要有升压变电站占地、风机基础、箱变基础占地,要注意建设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破坏和后期修复,山地风电检修道路合理选址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做好开发布局和加强技术措施规避机组运行产生的噪声及电磁辐射、运行和检修过程中的油泄漏、以及风机运行对鸟类的影响等。太阳能发电用地占地较大(每1万千瓦占地200~300亩),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光伏+农业、光伏+建筑等多种形式,通过做好开发布局避开各类环境敏感区,尽量占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通过合理选址和加强技术措施,减少运行过程中的光污染、电磁辐射。(二)节能减排分析规划期末山西省新能源开发利用将年节约标煤3202.50万吨。相应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SO2排放量约15.72万吨,减少排放CO2约8006.26万吨。表4:规划期末年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三)社会影响分析发展新能源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新能源建设促进了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了城市功能。项目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科技发展机会,将推动城市人口的聚集,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发展新能源替代了部分常规能源,一方面减缓了常规能源的消耗速度,另一方面新能源成为常规能源有力的补充,优化了山西省能源供应的体系。新能源项目实施建设,将使相关设备制造、研发和相关的配套企业在山西省落户和原有企业规模扩大,带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子电器行业、管理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优化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石。六、保障措施(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产业引导政策。建立我省新能源技术和产业优先发展目录,在土地协调、资金筹措、手续办理、劳动力供给和开放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国内外企业落户。产业基金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设立新能源产业基金,下设各子项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政府支持领域和产业。资源调控政策。建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引导社会资源建立资源评价大数据平台。将资源观测数据整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政府、企业提供资源评价建议,有效防止项目圈而不建的现象。生态环境补偿政策。加强能源主管部门与国土、林业、环保部门联系机制,快速判断新能源项目条件基础,及时向企业提供开发建议,同时完善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机制,使新能源开发的环境代价和社会协调成本最小化。(二)资金支持,示范带动争取上级支持。理顺煤层气价格机制,参照国家天然气定价原则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煤层气价格体系,进一步提高对采气补贴标准。争取国家对我省新能源技术创新和示范工程更多资金支持,省内做好配套工作。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和省内金融平台资金建立新能源金融平台,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采用PPP模式促进城镇新能源设施建设和助力创新示范工程的推进。争取出台支持政策。设立本省支持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研制补贴、技术改造项目贴息、示范工程以及引进重点项目支持。对纳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重大技术改造和新能源研发支持范围的项目,由省、市、区政府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对新引进的重点项目,其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由市、区政府给予相应的贷款贴息支持。出台省内光伏电量补贴政策,制定我省新能源工程技术标准,采用质量标准进行优胜劣汰,保证我省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三)人才汇聚,创新发展营造创业创新环境,汇聚全球优势资源,发展壮大我省新能源产业。搭建新能源创业创新孵化平台,通过示范引领和优惠政策引领,吸引新能源新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小微产品落地实验,打造“新能源高端人才聚集区”。同时,引导省属院校结合国内外技术发展态势,建设不同特色专科新能源学科体系,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我省新能源技术水平和产业壮大发展。(四)电网支撑,竞争运行统筹协调电源建设和电网配套工程,积极推进蒙西~晋北~北京西10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榆横~晋中~石家庄10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晋北-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盂县~河北南网点对网500千伏交流外送通道建设。完善新能源与火电、电网的协调发展机制,我省新增负荷争取提高新能源应用比例,基地外送要深入研究我省光、风、火打捆送出潜力和模式。电力公司根据风、光等新能源电力规划容量和布局进行消纳研究,有序加强风、光能源基地的电网配套设施建设,理顺电网输配机制和利益机制,确保规划项目与电网建设项目同步开展前期工作并同步投产。(五)政府服务,管理有序为新能源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简政放权,规范新能源开发前期工程、建设监督和运营管理流程体系。探索新能源项目的备案和核准权限逐步下放。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项目开发管理规定,及时发布简政放权的任务表。提出对项目前期工作引导、申请企业条件、项目备案条件、鼓励发展的政策等。建立新能源在线监测体系,对新能源项目的立项、开发、建设、运营、效果等全过程监控。(六)完善机制,安全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监督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继续深化专项整治;夯实安全基础工作,科学履行工作职责;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机制,促进全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配合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做好深化辅助服务补偿机制相关工作、建立自备电厂电量置换机制、加强对热电联产机组调峰性能监管等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七、实施机制(一)规划衔接,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做好和能源、电网、城乡建设、土地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重点要做好新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重大问题研究论证,会同财政、电网、土地等部门组织实施新能源重大专项,保障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各地区要根据本规划制定新能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建设方案,制定重大行动计划路线图,确定责任主体和落实时间,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地市(区)制订辖区新能源开发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后,省级主管能源部门经过评估筛选形成全省新能源开发年度实施计划,并督促规划按计划执行。(二)加强管理,协调推进建立省能源主管部门与电力、国土、城建和项目开发企业的联系机制。项目开发企业提前向县、市能源主管部门申请项目开发,相关部门联合评估项目条件后择优上报,省能源主管部门根据上报资料确定年度实施计划,电力部门按照新能源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配套送出工程建设方案,并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依据年度计划提前开展配套送出工程研究,开展送出工程可研设计等相关工作,确保电源与送出工程同步投产。明确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输送和消纳责任,对我省区域内各级电网企业和其他供电主体(含售电企业以及直供电发电企业)的供电量(售电量)规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最低比重指标。(三)中期评估,滚动调整加强新能源发展的调查统计评价工作;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监督;及时掌握规划执行情况,并根据执行情况适时对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动态调整,使规划更加科学,符合发展实际。在2018年进行规划实施中期评估,评估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按照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原则对规划进行滚动调整。(四)运行监测,考核评优建立健全我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监测体系,各市定期上报年度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情况,会同统计部门对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等指标进行年度监测。统筹各地区对辖区内可再生能源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电站运行效率、电网企业接纳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择优安排下一年度计划。委托技术咨询服务方对重大基地、重大示范工程进行年度进展评估,发布年度监测报告和公示不同组件产品效率和衰减情况,逆变器产品效率,风机产品运行指标情况,实施“领跑者”计划,通过市场选择提高我省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亚洲过滤网】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1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特制定以下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低碳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坚持低碳引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打造低碳产业体系,促进区域低碳发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作出新贡献。(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氢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进一步加大。碳汇能力显著增强。支持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碳排放率先达到峰值。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低碳产业不断壮大,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逐年提升。按照国家部署启动运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和评价考核制度基本形成,低碳试点示范不断深化,公众低碳意识明显提升。二、重点任务(一)优化能源消费结构。1.加强能源指标控制。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基本形成以低碳能源满足新增能源需求的能源发展格局。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42亿吨标准煤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比2015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5%。(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统计局、省管局等)2.大力推进能源节约。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强化节能监察。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并开展效果评价,健全能源消费台账。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重点节能工程,促进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和服务,实施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质监局、省管局、省能源局等)3.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光伏发电建设,积极推进两淮采煤沉陷区国家光伏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厂房、公共建筑等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照标准高、景观美、生态优的原则,稳妥推进风电开发,支持平原、低丘、滩涂地区采用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建设低风速风电场,从严控制山区风电项目建设。加大生物质能利用,鼓励发展固体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纤维素燃料乙醇等生物质燃料,合理规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有序发展抽水蓄能。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提升非化石能源电力消纳能力。按照国家部署适时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00万千瓦左右,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左右,秸秆电厂装机规模达到150万千瓦左右,垃圾焚烧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万千瓦左右,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378万千瓦。(牵头单位:省能源局;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委、省电力公司等)4.优化利用化石能源。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全省控制在1.8亿吨左右,占能源消费比重降低到75%左右。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城市和园区集中供热,淘汰落后燃煤锅炉,实施燃煤锅炉和窑炉改造提升工程,减少散煤使用。实施电能替代,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电气化水平。加快天然气省级干线管道建设,增强天然气储备调峰能力。提升原油成品油储运能力。建设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稳步推进天然气热电联产和长江干线船舶“油改气”。到2020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9%。(牵头单位:省能源局;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电力公司等)(二)打造低碳产业体系。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传统产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和服务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翻番,力争达到2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统计局等)2.控制工业领域排放。积极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加强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碳排放管理。推进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推广工业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进一步提升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工业生产效率,降低工业能耗。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探索全生命周期控制工业领域排放,不断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推进产品生态设计,推广复合材料和高强度材料,减少生产过程中初级原材料投入和能源消耗,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产品。(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统计局、省质监局、省能源局等)3.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控制农田甲烷排放,选育高产低排放良种,改善水分和肥料管理。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加快建设生态高标准农田,实施种养复合循环利用生产方式。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方式,提升土壤肥力。因地制宜建设畜禽养殖场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控制畜禽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牵头单位:省农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等)4.增加生态系统碳汇。严守林业生态红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开展造林绿化攻坚,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实施森林经营,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质量稳步提升,着力增加森林碳汇。完善减灾控灾和监测预警体系,严格执行林木限额管理、林地定额管理、征用征收审核审批制度等管理制度,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减少森林碳排放。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7亿立方米。争取国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项目,新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开展重要湿地的抢救性保护与恢复,稳定并增强湿地固碳能力。(牵头单位:省林业厅;配合单位: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等)(三)推动城镇化低碳发展。1.加强城乡低碳化建设和管理。在城乡规划中落实低碳理念和要求,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开展城市碳排放精细化管理,鼓励编制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完善公共建筑能耗监管体系,推进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推行绿色施工方式,推广绿色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到2020年,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比例达到60%以上。强化宾馆、办公楼、商场等商业和公共建筑低碳化运营管理。在农村地区推动建筑节能,引导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洁低碳转变,建设绿色低碳村镇。(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农委、省商务厅、省管局等)2.加快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广甩挂运输等先进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打造完善、无缝衔接、方便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出行比重。促进交通用能清洁化,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等,并支持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标准,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发展智能交通,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质监局、省能源局等)3.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化处置。创新城乡社区生活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理念,合理布局便捷回收设施,科学配置社区垃圾收集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智能型自动回收机,鼓励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在社区建立分支机构。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登记、定点回收、集中处理、资源化产品评估制度。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网络,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与餐厨废弃物、粪便、园林废弃物等协同处理。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40%。(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商务厅等)4.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宣传低碳生活理念,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鼓励使用节能低碳节水产品,反对过度包装。提倡低碳餐饮,推行“光盘行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推进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公共自行车自助租赁站点建设,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鼓励尽量合乘车,减少空座率。在距离合适的情况下,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管局等)(四)加快区域低碳发展。1.实施分类指导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综合考虑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战略定位、生态环保等因素,分类确定各市碳排放控制目标。“十三五”期间,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5市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9%,淮北、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宣城、安庆7市分别下降18%,亳州、宿州、六安3市分别下降17%,黄山下降12%。(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统计局)2.深化低碳发展试点示范。以碳排放峰值和碳排放总量控制为重点,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探索产城融合低碳发展模式,积极争取国家低碳城(镇)试点。深化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推进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继续开展省级低碳社区试点,争创国家低碳示范社区。组织开展低碳商业、低碳旅游、低碳企业、低碳产品试点。以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重大项目碳评价制度、碳数据管理等为重点,引导试点单位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试点实施情况的考核验收。做好各类试点经验总结和推广,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质监局、省旅游局等)3.支持贫困地区低碳发展。将低碳发展纳入扶贫开发目标任务体系,制定支持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适合不同地区的差异化低碳发展模式。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避免盲目接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建立扶贫与低碳发展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开展低碳产业和技术协作。大力实施光伏扶贫。推进“低碳扶贫”,倡导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开展低碳扶贫活动。鼓励大力开发贫困地区碳减排项目,推动贫困地区碳减排项目进入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省农委、省扶贫办、省能源局等)(五)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1.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体系。完善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送系统,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对报告数据的管理能力和分析水平。进一步做好排放因子测算和数据质量控制,提高报告结果的准确性。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科学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制度。(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统计局等)2.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各级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碳交易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协同推进落实各项具体任务。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核查体系,规范第三方核查工作。按照国家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和分配制度、履约和清缴制度。建立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信用记录制度,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公正、有效、平稳运行。(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统计局等)3.强化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围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各个环节,深入开展能力建设,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分层次的培训,重点培育企业核算报告人员、第三方核查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提供人员保障。整合多方资源培养壮大省内碳交易专业技术支撑队伍,构建专业咨询服务平台。持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重大问题跟踪研究。(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等)(六)加强低碳科技创新。1.加强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战略政策研究基地建设。深化气候变化的事实、过程、机理研究,加强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减缓与适应的基础研究。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与低碳发展融合研究。加强生产消费全过程碳排放计量、核算体系及控排政策研究。开展低碳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耦合效应研究。(牵头单位:省气象局、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统计局等)2.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建立低碳技术孵化器,鼓励利用现有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创业投资基金等市场资金,加快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林业等重点领域低碳技术进步。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有效结合机制,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低碳技术创新联盟,形成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联动机制。增强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对低碳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节能减碳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一批节能低碳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政府金融办、省能源局等)(七)强化基础能力支撑。1.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强化能源、工业、农业、林业、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统计,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按照国家要求定期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实行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制度。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和监测体系,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健全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台账记录。逐步建立完善省市两级行政区域能源碳排放年度核算方法和报告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碳源/汇监测能力建设,在省内典型城市和典型生态功能区(农田生态区、湖泊生态区等)建设二氧化碳和甲烷监测系统。(牵头单位:省统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气象局;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质监局、省能源局等)2.完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及绿色债券等手段,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落实国家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有关要求。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涵盖节能、环保、低碳等要求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开展低碳机关、低碳校园、低碳医院、低碳家庭等创建活动。落实国家有关有利于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按照国家要求规范并逐步取消不利于节能减碳的化石能源补贴。完善区域低碳发展协作联动机制。(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地税局、省管局、省政府金融办、省妇联、省物价局、省能源局等)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技术研发、产业管理、国际合作、政策研究等各类专业人才,积极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市场中介组织,鼓励发展低碳产业联盟和社会团体,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后备队伍建设。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教育教学内容,开展“低碳进课堂”活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等培训,增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的低碳战略决策能力。(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等)(八)积极推动国际国内合作。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对话交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的务实合作。积极利用相关国际机构优惠资金和先进技术支持省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低碳项目合作,推动海外投资项目低碳化。积极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国际合作。广泛开展跨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借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先行地区的先进经验。(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外办、省国资委、省气象局、省能源局等)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和监督落实职能,推动能源、工业、环保、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形成合力,根据职责分工,切实抓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各市要将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监督管理体制;要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机遇,将低碳发展作为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抢占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制高点,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二)严格监督考核。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健全目标责任分解机制。加强对市级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评估机制。考核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舆论监督。建立碳排放控制目标预测预警机制,推动各地方、各部门落实低碳发展工作任务。(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三)加大资金投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实现“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统筹各种资金来源,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低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领域。积极争取绿色气候基金、全球环境基金、外国政府优惠贷款、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国内外资金。(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配合单位:省环保厅、省外办、省政府金融办等)(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和科普教育,利用好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和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提升全民低碳意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传播培训,提升媒体从业人员报道的专业水平。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公众参与机制,在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工程决策等领域,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营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社会氛围。(责任编辑:晓霞 QQ: 2355962924)推荐阅读:2017年展会信息

                        作为2017年世界认可日机械行业的主题活动,全国机械行业全面质量管理升级主题活动6月30日在扬州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全面质量管理升级行动计划并启动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年活动,江苏亚威机床代表行业发出质量提升倡议。全国机械行业全面质量管理升级主题活动签到处全国机械行业全面质量管理升级主题活动签到处  我国机械工业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仍主要靠进口,中端自主品牌少,低端产能过剩。下一步,将运用国际通行的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手段,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换版计划,推进行业质量诚信建设,对接国际先进标准和技术,建设一批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模式,建立产品质量分级制度,培训质量技术人才,加快行业质量效益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活动现场活动现场  重点采取六方面举措:  一是在行业内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换版计划,建立健全适应机械行业特点的质量管理规范。  二是推进行业质量诚信建设,开展产品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信誉承诺活动,引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三是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对接国际先进标准和技术,在基础支柱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建设一批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适应智能制造环境的“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模式。  四是建立产品质量分级制度,在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以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联盟标准等为牵引,开展高端品质认证,健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  五是积极开展质量技术人才培训,打造中国汽车摩托车检测认证联盟等质量服务平台,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  六是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年活动,组织机械工业名牌产品和标杆企业巡访,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培育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  本次活动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机械工业相关行业协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扬州市和江都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企业和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代表等共100余人出席活动。英国顾问机构Technavio的报告指出,2020年前智能水资源管理市场每年将有19%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不过水资源产业目前遭到许多挑战,如环境冲击、老旧的基础设施及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等,自来水公司每年还要比往年多花费1800亿美元提供干净的水资源。  据外媒报道,近期,美国佛罗里达州Lakeland市公共工程小组找上传感器公司Sensus,利用其开发的物联网智能阀门传感器(Smart Gateway sensor),控制湖面高度平衡,以建构预防洪灾及淹水的能力。  Lakeland市拥有多座湖泊,自来水公司表示,透过人力去监控湖面高度以防范洪灾是极度消耗时间及人力的事,在佛州长达4个月的雨季更为明显。Lakeland市监控湖泊及暴风雨的团队主管表示,市内11座湖的高度有赖团队中技术小组的维护,维持水面平衡对于省水及保护市区不受洪灾侵袭能发挥关键作用。  佛州Lakeland市以Sensus的智能阀门传感器控制湖面高度平衡,以建构预防洪灾及淹水的能力。  物联网(IoT)的潜力已让许多政府及机构纳入建构保护国民安全的蓝图。Lakeland将对市内的两座湖使用Sensus的智能阀门传感器以打造远程水面监控系统,并配合Sensus原有的FlexNet system使用。  有了Smart Gateway及FlexNet system搜集来的实时水面高度数据,科学家能于平时先归纳湖面高度何时达到泛滥的等级,当预测有风险时,就可以直接前往该湖调节水量,将大大节省营运及时间成本。  Sensus的FlexNet系统为Lakeland市提供远程水位监控解决方案,让Lakeland市可在不启用新设施的情况下大幅降低成本。除了在市内两座湖加装智能阀门传感器外,Lakeland市的监控团队也希望在剩下的9座湖加装。工程小组表示,一开始不确定该解决方案是否够精确,但实际结果超出他们预期。他们很快就懂得使用这些科技,提升监控能力;现在计划把远程监控系统部署到剩下的9个湖泊。  监控湖面高度通常是技术团队人员处理起来最耗时的一件事,但智能阀门安装产品后,可以极大部分的缩短处理时间,他对于该系统非常满意。

                        “有预测说,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后,中国有3亿人会从事滑雪运动。但目前在中国的造雪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3月23日,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在“百万庄论坛”上如此说道。  有专家查询结果显示,在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中,截至2015年8月15日,涉及人工造雪技术的专利申请共计363件,其中申请数量最多的是日本,位居第二的是美国。此外,法国、德国、瑞士、韩国等也都提交了相当数量的专利申请。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甚少。  在石勇看来,装备制造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占制造业比例还很低;二是市场需求巨大。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提供了系统性的竞争力,中国有超过14万家机械供应商、7.5万家通信和设备制造商、10.4万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商,供应商网络规模超过日本的五倍。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王文斌同时也表示,与国际强手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尚处于追赶先进水平的阶段,粗放发展、核心能力不足、供给不充分都在影响着产业前进的步伐。  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重塑之中,正在由单极向多极变化。在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的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也成为亮点。  从全球情况看,金融危机对于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带来了严重冲击,美国装备制造业产值出现20%的下降,日本和德国的降幅超过20%,但金融危机后,美国和德国出现明显复苏。人们普遍都认为,德国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使得其能在金融危机后快速反弹。但数字显示,美国的装备制造业反弹的速度和幅度甚至要超过德国,而日本,仍然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从制造业的体量上,我国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是,我国在制造业自动化方面起步较晚。根据世界机器人协会2012年的统计,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自动化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副研究员张燕分析称,中国大陆的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不到日本的十五分之一,是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六分之一。  野村证券的数据显示:就机床的数控化率而言,2012年中国生产的机床数控化率仅为25%,接近日本1988年的水平,而日本2012年的机床数控化率已达到88%。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23日发布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景气指数和出口指数显示:短期内,装备制造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出口还处于收缩期;中期看,“十三五”期间呈现前低后高增长态势;长期看,到202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将由现在占全球30%达到35%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比例将由现在的20%达到35%以上,出口规模占全球贸易超过20%。3月18日,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专家鉴定,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了计量箱“3C”认证现场考核。  计量箱是属于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3C强制性认证。  此次现场考核,专家组按照检查计划分别从相关文件记录、产品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检验、产品一致性、标志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考核与审查。随后又深入该公司零部件制造部进行了现场检查,了解了车间的现场生产情况,采取抽样调查和实验的方式检验了产品的一致性,经过对各项要求逐项检查之后,专家肯定了正泰仪表公司计量箱符合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公司的生产一致性控制满足要求。  在考评审核会议上,专家组一致认为正泰仪表公司具备完善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在产品设计及变更、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产品售后等各方面满足3C实施规则要求,控制有效,本次审核无不符合项,满足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3C)要求,宣布该公司顺利通过计量箱3C现场考核,活动3C认证证书。  据悉,正泰仪表公司顺利通过计量箱3C认证,为下一步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各省电力公司的计量箱招投标提供了资质保证,意味着又为企业增添了市场竞争的砝码,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天然气入甘南项目是中石油集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支持甘南藏区跨越发展的重大项目。甘南州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总投资3.17亿元,管道总长149公里,输气干线起于临夏回族自治州,途经临夏市、临夏县、夏河县,止于合作市;支线起于王格尔塘镇,止于夏河县城。  管道向下游正式供气后,将使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陆续用上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对于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甘南州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天然气的接通使用,将对甘南藏区生态环境保护,调整全州能源结构,改善合作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凝结水罐是核岛项目中最大的不锈钢储罐,是核岛中DWS除盐水贮存和分配系统,直径为14米,高19.96米,总容积2487立方,介质为除盐水。罐主体主要由罐底、罐壁、罐顶、平台、扶梯及附件组成。  本次罐体酸洗钝化历时10天。为确保酸洗钝化工作顺利进行,中国能建浙江火电认真编制施工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全面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梳理整个工作流程,在施工中严格贯彻执行相关规程,并全面做好施工经验总结工作。  三门核电站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猫头山,是中美两国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计划安装6台单机装机容量为125万千瓦的AP1000核电机组,分三期建设,总装机容量750万千瓦。近年来,天津城市规划不断提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部新区、未来科技城等重点区域规划,促使交通路网规划不断优化,这就要求电力空间布局规划需作出调整与之适应。为建设与天津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供电网,市电力公司组织市规划院开展了天津市电力空间布局规划修改。  国网天津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强介绍,夏季电力供需整体呈“紧平衡”状态,全市最大负荷将出现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预计高峰最大负荷1350万千瓦,同比增长3.7%,高峰时段最大电力缺口将达到233万千瓦。  电力部门预测,2015年本市电网最大负荷将达156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2120万千瓦,而未来有望达到4200万千瓦。  国网天津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管王学军介绍,未来,天津地区规划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2185万千瓦,但燃煤装机占比将大幅降低,至40.2%,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56.8%。  截至2013年年底,本市电网外受电比例为22%。根据电力平衡分析,到2020年,外受电比例将达到35%,未来预计达到42.8%。  根据“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本次规划的电网空间布局要满足电网结构安全、供电可靠。同时,新建线路走廊要结合公路、铁路、河流沿绿布置,减少单独开辟走廊;现有线路先建后改、合理归并,减少对地块的分割,并与城乡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地区规划等结合。此外,电力走廊主通道沿生态绿地通道布置,避让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变电站布点及用地尽量利用城市规划中预留城市电网建设用地,线路走廊尽量沿城市建成区域规划居住等用地外围布置。  未来,天津市将建成特高压交、直流外部输电通道,建成500千伏双环网结构,形成220千伏分区供电模式,将天津电网融入更大资源优化配置范围,建成与天津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结构安全、布局合理、供电可靠、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世界一流城市供电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是铜陵市政府确定的2014年一号民生工程。根据今年初出台的《铜陵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铜陵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铜陵以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6个方面为重点,协同控制多种污染源,重点实施调整能源结构、工业污染综合治理、机动车结构调整减排、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农业污染治理和生态绿化等7大工程。针对重污染天气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在现行空气污染指数达到151时,分4个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立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统筹推进污染防治。该市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制度,组织县区政府和环保局、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委、公安局、交通局等9个部门,以及有色、化工、钢铁、水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40余家企业,开展污染源调查摸底,编制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清单,内容涵盖全市燃煤控制、落后产能淘汰、污染企业搬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等14个大类35项指标。  为保障重点环保项目实施,铜陵市今年安排市级专项资金600万元,直接用于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安排环境监测运行、机动车排气检测等能力建设资金550万元。截至目前,该市已进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60个,关停企业98家,关闭生产线3条;拆除工业燃煤锅炉11台,有3台锅炉燃煤替换为净化后的焦炉煤气;全面关停小选矿企业136家。

                        液动装置是用液压力启闭或调节阀门的驱动装置它由控制、动力和执行机构三大部分组成。控制部分由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等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动力部分由电动机或气动马达、液压泵、油箱等件构成,是把电动或气动马达旋转轴上的有效功率转变成液压传动的流体压力能。执行机构有两种,一种是液压缸执行机构,实现往复直线运动;另一种是液压马达执行机构,实现回转运动,液动装置的优点及缺点如下:  (一)液动阀门装置优点  1)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  2)传动平稳可靠;  3)可以获得很大的输出力矩;  4)输出力矩可以通过定压溢流阀得到精确的调整,包括开启和关闭力矩的调整,甚至可以通过液压仪表直接反映出来;  5)速度调节方便;  6)在突然发生事故动力终断时,仍可利用蓄能器进行一次或数次动力操作。这对长输管线自动紧急切断阀和井口喷放阀有特殊意义。  (二)液动阀门装置缺点  1)油温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油温变化引起油的粘度变化,影响操作;  2)配管麻烦,易产生渗漏;  3)不适于对信号产生各种运算(如信号放大、记忆、逻辑判断等运算)的场合。 更多关键词搜索:阀门现将标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该标准适用公称压力PN4.0MPa,公称通径DN?4000mm,工作温度不大于80℃,工作介质为饮用水、原水、工业循环水、海水、污水及其他非腐蚀性介质的法兰连接的缓闭止回阀。标准中技术要求如下:  1法兰连接缓闭止回阀的结构长度尺寸应按GB/T12221的规定或按用户约定,蝶形止回阀开启时,蝶板伸出长度不应影响使用。  2法兰连接尺寸、密封面型式应符合GB/T17241.6、GB/T17241.7或GB/T9112的规定。  3阀体的最小壁厚应符合GB/T12236、GB/T12238或GB/T13932标准的规定。  4材料  4.1缓闭止回阀的阀体、阀盖、阀瓣(蝶板)、阀轴等主要零件材料应按GB/T12236、GB/T12238或GB/T13932的规定。  4.2缓闭装置阻尼活塞缸的材料应满足系统压力的要求,活塞、活塞杆的表面应镀硬铬,活塞、活塞杆密封圈应采用栈晴橡胶等耐油材料。  4.3给水用缓闭止回阀阀体内腔及其他与水接触的金属零件所采用的防腐涂料和橡胶密封件应无毒无味。  5缓闭止回阀的关闭过程应分速闭及缓闭两个阶段,其缓闭时间应可调。  6缓闭止回阀的逆止阀瓣的缓闭开度即缓闭活塞伸出长度应全程可调。  7缓闭止回阀的逆止阀瓣(蝶板)应启闭灵活,无卡阻现象。  8缓闭装置中的阻尼活塞必须动作灵敏,当逆上阀瓣(蝶板)开启时能自动迅速伸出到预定工作位置,当逆止阀瓣(蝶板)关闭到缓闭位置时能起有效的缓闭作用。缓闭装置中的阻尼活塞缸的容量应与使用的调节阀等匹配,避免阻尼活塞缸和管道的力过高,达到可调和消锤的目的。  9外阻尼缓闭止回阀、液控蝶形止回阀的缓闭装置应附设监控阻尼介质液位的机构。  10自阻尼缓闭回阀不允许带有固体颗粒的原水、污水等直接进入缓闭装置内,以免堵塞或损伤密封件。  11液控蝶形止回阀、蝶形缓闭止回阀应设有正确显示蝶板开度位置的指示机构。  12液控蝶形止回阀应设置重锤或蓄能器作为附加力源,以备断电时自动关闭阀门。  13缓闭装置有关连接、传动和支撑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14液动装置:标准液压件和电气部件应选用质量可靠、性能良好、寿命长的产品,并应按各自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液动装置装配后,应进行各项参数性能试验和调整,使其符合阀门"缓闭"的设计要求。  15缓闭止回阀的外部漆层、色泽应均匀一致,外表应光滑平整,不应有伤痕、流挂、起泡和明显裂纹等缺陷。更多关键词搜索:止回阀止回阀施工、安装要点:  1)、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注意介质流动的方向应与阀体所标箭头方向一致,连接应牢固紧密。  2)、阀门安装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阀门的铭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阀门标志》GB 12220的规定。对于工作压力大于1.0 MPa及在主干管上起到切断作用的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强度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持续时间不少于5min,阀门壳体、填料应无渗漏为合格。严密性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试验持续的时间符合GB 50243的要求。  3)、在管线中不要使止回阀承受重量,大型的止回阀(aetv One-way valve):应独立支撑,使之不受管系产生的压力的影响。 更多关键词搜索:止回阀1)、截止阀适用于小口径管道需调节流量、压力且精度要求不高时或经常关闭截断水流的单向流动管段上。   2)、由于截止阀阻力较大,相对适用于对流阻要求不严的管路上。   3)、不适用于粘度较大或含有颗粒易沉淀的介质。更多关键词搜索:截止阀一、调节阀防火的重要性  在化工、石油等自动化系统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如果系统中某些设备能及时地切断可燃性流体通向火境之路,那么就可避免大火直接从起火区蔓延到厂区各地所引起的重大损失。  调节阀是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于现场控制流路,因此着火药味时它是切断流路避免可燃性流体通向火境的主要设备。在着火情况下,它是打开还是关闭是很关键的。由于调节阀由控制室的调节器进行自控,并非人工操作,因此防火阀门的主要特点应该是:能经受调温而短期工作,或者是当含辛茹苦关闭时应使泄漏量最小。阀门的防火性应该被看为一项很需要的性能来考虑,希望能够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二、调节阀防火的标准  什么样的阀门才是防火阀门呢?国外所提到的防火阀门(fire—safe valve),国外对阀门防火性的定义很多而不统一,这种定义在工业上仍缺乏明确的规定。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单一的试验或定义能明确确定一个阀门是否能防火。  很多工业学会、石油公司、保险公司、阀门制造厂家,以及英国、美国的有关机构已经规定了各种测试方法。但是,被测阀门的种类和主要试验规格随测试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对燃烧阀门试验的争论仍在继续,有的试图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综合为一种完整的方法,但仍然没有定论。应该怎样才能准确的给防火阀门下定义?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首先应该研究阀门的软阀座标准的问题。  有人认为,在大火中不会熔化的金属闸阀和球形阀(globe valve)就是防火阀。这些阀门的设计和结构能保证它在着火的前后都是金属和金属(metal—to—metal)的接触,这就避免了可燃性流体进入大火这中。但是,金属阀座在着火前操作时,密封性是不好的。由于泄漏量很小,因此在大多已制订的防火标准中也是被允许的。  用户要求阀门在正常操作时既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时又具有防火性。不少阀门厂家早在15~20年前就试图解决这一复杂问题,他们已经研制了各种各样的“软”“硬”密封元件,所有这两类元件着火这后都能保持金属面接触的密封。  硬阀座是用金属或合金制成的,自身能经受高温。软阀座有橡皮、塑料或熔点低于700℉(约370℃)的弹性材料,软阀座在大火之后能被烧毁,然后凭借系统的压力,阀板的旋转,弹簧力或自身重力的作用保持金属面接触。但是许多软阀座阀门在燃烧后的安全性也不理想。如果这些弹性阀座在大火中不能全部烧毁,就不能形成金属面接触。下表归纳了包括软阀座的几种燃烧试验,从表中看来,各种试验标准有不同的阀门试验规格进行分析和对比,就能了解哪五种标准较为严格。必须指出,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607“软密封球阀燃烧试验(1977年)”是一种暂定标准,它对所有16英寸以下的球阀都适用。后来第二版的标准API RP6F进行了修改,要求更为严格一些。  不同制造厂家所提供的阀门只能符合一个或两个如下表所介绍的防火标准,例如洛克威尔(Rock well)公司所提供的防火柱塞阀和球阀只能符合API607和API RP6F两种标准,另一些公司提供的阀门只能符合另一些标准。  三、调节阀防火的具体措施  1、阀体的防火  尽管对阀有的防火性有着不同的看法,制订的规格不同,试验方法也不同,但对阀门怎样才能防火应该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对阀体来说,它应该有以下三点性能,而且为保证这三点性能应该采取各种具体措施。  (1)内部泄漏量最小。为了保证这一性能,首先应考虑到阀芯和阀座的金属面接触,在着火时或着火这后,阀体处于高温之中,不管其密封结构如何,弹簧力和外加压力怎样变化,都应该保证这一点,应认为这是保证其精密关闭的关键。  (2)外部泄漏量最小。为了尽量减小外部泄漏,考虑的方法有:采用能防火的阀杆密封材料,避免用较大的垫片式阀体连结。  (3)有连续的操作性。燃烧后仍能正常工作的阀门,自然就具有抗变形的能力,有抗损性。  为了保证阀体有防火性能,许多厂家都进行过各种尝试。例如,他们在阀门上包扎了多层的毡罩,用耐火材料砌成箱体,使阀门和外界隔开。但上述方法都不太会令人满意,因为阀门每次维修都要拆开、砌上。同是,由于阀门安装位置的限制,这种方法也未必能用。  目前较为满意的方法是用一种防火袋,它可以在几分种之内就套上,维修时也易于揭开。袋的材料含有多层的陶瓷纤维(eramic fiber)或玻璃纤维(fiberglass)用尼龙捆绑裹紧,并用涂有乙烯树脂的不锈钢丝绑紧在装置上。在一般发问,并不需改变管道位置,安装空间小,通过试验在2000℉的火焰中燃烧30分钟,阀门仍不损坏,性能令人满意。  2、执行机构的防火  由于执行机构直接控制着阀门的位置,所以更需要认真研究。为了使阀门能及时保持关闭,因此在容易着火的场合常选用弹簧式气动膜片的钢(铁)执行机构,主要是利用膜片熔点低这一特点。着火时,由于膜片熔点低很快损坏,因此弹簧移动,使阀门处于关闭位置。利用对热敏感的可熔式孔塞来降低气动系统的压力,特别适用于活塞式往复弹簧执行机构。  严重的火灾能够改变金属零件的特性,有引起金属变软并失去回火特性,有些金属实际上熔化了。弹簧力的大小和回火特性有直接的关系,燃烧后剩余弹簧力能否足够保持阀门位置,需要对执行机构进行燃烧试验才能证明。  对蝶阀来说,燃烧后常常需要剩余弹簧力矩来保持阀门的紧闭位置,关闭所需的力似乎远远小于执行机构原来的输出力。在球形阀的执行机构上,剩余弹簧力很重要。在同样的管道压力下,平衡式球形阀比不平衡式球形阀所要求的弹簧力要小一些,因此应用在易着火的场合时,人们愿意用平衡式球形阀。  要使执行机构燃烧之后仍能操作,就必须保护弹簧,使它免受火焰退火的影响。保护弹簧可用三种方法:用绝热材料、用洒水器或用防火涂层。包括上多层的绝热带,利用绝热罩或者用防火袋,使执行机构在着火后正常运行半小时。但是这种绝招和密封方法较为笨重而不便,占空间大。在执行机构顶部装上洒水器,这种做法增加了安装和维护费用;而且因火灾时经常停水,也无法给洒水器供水。执行机构可以涂上一种含有环氧基(epoxy—based)物质的膨胀薄层,使执行机构正常运行。在一个燃烧试验中,由于涂料的保护,虽然火温高达1400~1700℉,执行机构仍能工作42分钟。试验用1600磅的弹簧式铸铁执行机构,约7英尺长,气缸孔径12英寸,利用9个丙烷喷炬来燃烧。在整个燃烧过程中执行机构的弹簧每分钟往复一次,燃烧后弹簧的输出力矩只降低6%,而且主要是由于轴承精度下降,摩擦增加所造成的。试验表明弹簧并不受燃烧火焰的影响,活塞与连杆的密封也依然如旧,密封良好。完成试验之后,把执行机构浸在冷水中。模拟高温外壳的突冷作用。试验表明,执行机构的壳体和内部零件并不因突然冷却而受到有害的影响。  膨胀涂层是抹上去的,就像是抹水泥一样,抹时可在现场进行,要注意不要抹住密封部位,这样会使维修不便。当涂层干固时,就形成了坚硬的、不可渗透的密封层。Jamesbury公司还在主要部位造了盘板和箱体,分别涂抹,这样维修时就可以搬开盘板。如果执行机构是铝壳体,即使用涂料也难以防火,因为铝的熔点低(1033~1150℉),在高于此熔点的碳氢混合火焰中,零件就会失效,阀门不能关闭。  最后,还要介绍一种连杆保护的方法。往复式弹簧装置是由各个调节阀制造厂家供应的,这些弹簧装置处于一种“待击”位置,它只有在着火时才能击发,击发时阀门移动到一个自动保险的位置。还将有持元件可以用易熔连杆、脆性连杆或电热连杆。电热连杆和易熔连杆的作用一样,都能受热启动。在着火的危险时刻,这些连杆立刻被烟气随动装置所断开,使阀门处于保险位.更多关键词搜索:调节阀

                        2017年9月16日,航征公司阀门子公司荣获“2017德勤-亦庄高科技高成长20强”第十二名,颁奖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 上榜“德勤-亦庄高科技高成长20强”榜单印证了航征公司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持续而良好的发展势头,充分展示了公司近年的发展实力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德勤-亦庄高科技高成长20强(简称“亦庄20强”)评选项目是由德勤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德勤作为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秉承客观、公正、权威的原则,根据过去三年间的年度收入增长,发现和表彰北京亦庄高速成长、持续创新的卓越企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对区内的高科技企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亦庄20强”作为创新驱动实施的战略,已成为亦庄的传统评选项目,通过这项评选活动,持续成功发掘了一批批高速成长、持续创新的卓越企业,助力获奖企业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吸引投资机构的注意和资金支持,同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扶持,以及由德勤特别为20强企业定制的专属增值服务。9月18日下午,兰州市第二届科技博览会科技合作与成果交易项目签约仪式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郝远,省科技厅副厅长毛曼君,市政府副市长、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马彩云,市科技局局长王柠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流应邀参加。 签约仪式上,郝远副省长向公司陈清流董事长颁发了“兰州市产学研科技合作基地”牌匾;王柠局长与公司陈清流董事长签订了兰州市技术创新项目任务书。 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始创于1938年,自2003年改制重组以来,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石化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体系”,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2项,多项技术创新项目产品填补了国内阀门行业“以国代进”的技术空白。 公司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力度,为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兰高阀门)

                       
                      责编: